文以载道,道传人心。不同时期的高考作文题目,在某种程度上体现着不同时代的价值取向。本期文化密码,我们一同梳理自1951年以来的高考作文题目,从中考察其中蕴含的价值观的变与不变。
新民主主义时期,推翻三座大山、最终建立社会主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标和核心价值观的实践主题。而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繁荣富强作为国家建设的最主要目标,全国广泛开展了以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为人民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这一时期,勤劳刻苦、坚毅勇敢、无私奉献、认真敬业等主题更多地出现在高考作文中。如,1951年,高考作文题目为一年来我在课外努力的工作或者谈增产节约的好处;1952年,题目为我投到祖国的怀抱里来或记一件好人好事;1953年,写一个你所熟悉的革命干部;1954年,我报考志愿是怎样决定的;1956年为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1958年为党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公布的时候;1960年为我在劳动中受到了锻炼;1961年为一位革命先辈的事迹鼓舞着我……
这一时期,这些题目中所体现的价值观关键词正体现了那个时代人们的价值选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不断进行新的探索。高考作文题中也能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状态和社会建设实践。比如,1977年,山西的高考题为“为四个现代化作贡献”,内蒙古自治区的作文题为“谈实事求是”;1985年,高考试题为“给光明日报编辑部的一封信”,要求考生就试题中一所学校附近的化工厂污染大气与水源问题,给编辑部写一封信反映当地环境受到污染这一事实;1986年“树木、森林、气候——谈”要求写一篇气候与森林之间的关系的作文,以揭示环保的重要性;1992年,全国高考作文题为“社会公德”;1997年全国高考作文题为“助人为乐”;1998年为“坚韧”——我追求的品格或者是战胜脆弱。
可见,这一时期,人们遇到的各类问题、心中的思考和企盼,都有可能成为高考的作文内容。这一时期,高考作文题中蕴含的价值考量与改革开放的实践中遇到的价值选择,发生了紧密的关联。
高考作文每年不同,价值选择也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得多元,但高考作文中依然体现了核心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凝聚了全社会的价值共识。在高考作文中,我们能发现这些价值共识的影子。
比如,2013年全国卷题目为真诚与友善;新课标卷题目为经验与勇气;北京卷为爱迪生怎么看手机;上海卷为更重要的事;广东卷要求以“捐助”为题作文;四川卷主题为:过一个平衡的生活;辽宁卷话题为沙子和珍珠。
作文中不光有对于个人的价值选择的考量和社会价值取向的判断,也体现了对国家民族价值目标达成的期盼。 2014年高考作文四川卷的题目是“人,只有在自己站起来之后,这个世界才能属于他”。对此,一位网友说,自己首先想起的是地震,只有站起来,才能建设家园,才能改造世界。应届考生、四川泸州的网友“明小枚”说:“人,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国家甚至民族。站起来,我理解的就是一种自强自立,要自己站起来。 ”
相比于这些含蓄的表达,有时考题会更明确这种目的。比如,2001年全国高考作文题为“寓言中,诚信被抛弃了,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2005年全国卷II的作文题是“位置与价值”;2008年辽宁高考作文题是给出一则针对青年人价值观的调查结果,让考生评析如何看待青少年的价值观。
另外,各时期题目都可能注重考核学生对某种价值观的富有辩证思维特征的理解和表达。比如,上海2014年的考题是“你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所以你是自由的;你必须穿越这片沙漠,所以你又是不自由的”。
综上,这些作文题都是对价值观的考察,同时,我们也能看到,虽然关于核心价值观的概括在不断发展,但其中的文化传统却在被继承和发展,并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