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作家说过:做父母是有"有效期"的。童年时,父母于孩子而言是万能的,是唯一的依靠。这是父母教育孩子的黄金时期。等到孩子长大了,独立了,就会和父母渐行渐远。教育的黄金时期,也许只有十年!
孩子的教育是一场无法倒退的直播,一辈子只有一次机会。作为父母,在教育路上,千万别放养你的孩子。你在孩子身上偷的懒,最终都会成为无法弥补的遗憾。
李嘉诚说:"一个人事业上再大的成功也弥补不了教育子女失败的缺憾!" 每个孩子的教育,都是一场无法撤回的直播,一辈子只有一次机会。
今天,我们的父母为教育后代而作出的奉献和牺牲是可歌可泣的。许多家长用他们从牙缝里省出来的钱,为孩子买最新潮的平板,为他们选择最好的学校,供他们上五花八门的"补习班"。
然而,结果又如何呢?父母在孩子身上投入如此多的爱,而孩子对父母却是如此厌烦。有家新闻媒体在讨论"对待自己父母的态度"时收到500封信,其中有90%的青少年对父母不满。
面对这样的结果,向来标榜自己对孩子"最了解并充满了爱"的中国父母真是瞪目结舌!我们这个最珍爱孩子的民族,为何失去了孩子的敬重?
几乎所有的父母都认为这一代孩子是在蜜罐中泡大的,生活优裕,无忧无虑。但事实上,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艰难。首先,孩子们生长的这个环境就比以往更为复杂,承担的希望也是历代人所无法比拟的。优厚的物质条件背后,往往有着比上一代人更深的心灵苦闷。
由于少年儿童自我意识的增强,加之成人社会各种风气的耳濡目染,他们总是在向父母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期待能够被理解、被接受,能够同父母民主地、平等地讨论萌发出来的观点。然而,他们又总是处于被忽视的地位——父母照顾他们成长中的身体,却没照顾他们成长中的灵魂。
因为只有一个孩子,越来越多的家长小心翼翼地注视着自己孩子的成长,他们达成了一条不成文的共识:要想让孩子成器,就必须舍得消费。用有价值的钱换取无价值的本领,本无可厚非。但是,由于有些父母总是以自己的方式,"宏观"地俯视着孩子们的处境,并予以物质上的极大满足,而不"宏观"地去想孩子们是否快乐。因此,孩子们便被投入到了一个装满蜜糖的牢笼中。
孩子们所苦恼的,不是物质的匮乏,而是精神的桎梏。每位父母都想在孩子身上实现自己的梦想,但他们却忽略了孩子自己的梦想;每位父母都认为自己有责任向孩子灌输各种社会的理想和道德,有责任把孩子培养成自己所期望的人,但他们却忽略了孩子应该走出一条自己的路。因此,在孩子对父母的抱怨中,除了青春期特有的生理、心理冲突外,也包含着父母们愚蠢的责任心。
有一个孩子从来不交作业,老师天天催,无果,于是请家长督促孩子交作业。
家长被催烦了,干脆将老师拉黑。老师哭笑不得,催学生学习,是自己的职责,但家长不管不顾孩子,那就是不负责任。
诚然,家长除了要操心孩子的学习外,还要忙工作,做家务,确实十分不容易。
可是,又有什么比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更重要,更有意义呢?
教育是不能怕麻烦的,怕一次,孩子学好的机会就少一次。北大教育专家曾经指出:"若父母长期缺席孩子的教育,孩子的人生终会变成悲剧。"
那些觉得赚钱最重要的家长,一次次缺席孩子的成长,等到孩子教育失败了,才真正醒悟:
教育路上,最不该偷懒的是父母,最不该放养的是孩子。
你"浇不浇",庄稼都会长大;你"教不教",孩子也会成长。父母教育孩子可以"静待花开",但千万不要怕麻烦,不要图省事,更不要忘了"默默耕耘"。
去年广西状元杨晨煜的妈妈坦言:"孩子肯定要从小培养,所有的习惯必须要在他没有自主思考能力的时候,全部帮他打好。监督孩子习惯养成的过程是很痛苦的,你得时时刻刻监督着他,留意着他。只有小时候定型,后面的路才好走。"
贪玩本是孩子的天性,我们不能纵容,就要严加管教,真正建立起他的自觉。
教育是塑造灵魂的艺术。然而,在中国恐怕很少有职业像做父母这般,无须任何"资格"审定便可上岗。有些父母对子女如同喂牛养马、栽花种树一样,其教育方法之简单,令人发指!
媒体不时地报道家长虐待孩子的事件,手段之恶劣,令人发指。沈阳一位8岁的孩子,被父亲一记大耳光、猛踢两脚身亡;武汉一个孩子则是被父亲边捆绑、边数落,吊在梁上致死;贵阳一位7岁孩子死里逃生,在腿上、屁股上,留下两道被父亲用火钩烙的红黑相间的伤痕,还有那与烧焦的猪皮一般的肚皮…
三个孩子的"罪名"差不多都是逃学、贪玩,而三位父亲对各自的犯罪行为异口同声:都是因为"爱"——这就是悲剧的所在。
有一位博士后朋友,四十大几了仍然孑然一身,他说他不想结婚、不想要孩子,究其原因他是被父母拿着棍子一路追赶到现在的,虽然看似有了高文凭,工作也很惬意,但内心不快乐,生怕有一天有了孩子,孩子也会像他一样活,听后让人不寒而栗。教育是不允许走极端,无论是严厉教育还是赏识教育都得有个"度"的把握,否则"物极必反"。
原始蒙昧时代野蛮的驯兽方式,仍残留于当代的家庭教育中,这真是人类文明进化过程中的返祖现象。
祖宗曰:"棍棒底下出孝子""打是亲,骂是爱"。今人说:"要想儿女成器,回去准备一根结实点的棍子""板子响,学问长"。这正是古人遗传下来的野蛮训练观念。
智者说:小的时候,不把他当人看,大了以后他也做不了人。然而,总有一些愚蠢的父母不相信。"走着瞧吧,过几年再算账!"孩子心里说。
现在,棍棒教育的支持者动不动就用"中国传统教育"来说事,这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歪曲和糟蹋。事实上,"不打不成才"之类的说法,不过是流传于民间的一种恶俗说法,是以讹传讹的"谣言"。从古至今,中国历史上没有一位圣贤说过孩子应该打。恰恰相反,中国传统文化讲的是"上善若水",提倡的做法是"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即家人之间提意见,应该和颜悦色地说,而不要声色俱厉地批评。
"棍棒教育"不过是一种精神底层的认识,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糟粕部分,登不了大雅之堂。可以这样定义:打骂孩子是无能教育和无耻教育。
近年有人把"虎妈"、" 狼爸 "式的严厉教育当作中国传统教育来炒作,这除了给中国传统教育抹黑,坑一小部分糊涂家长,伤害一部分孩子,对人类进步没有任何正 面贡献。低俗的街头杂耍即便搬进最有名的剧院,也不可能真正赢得观众,粗陋的表演只配得到片刻稀疏的掌声,被抛弃是必然的结果。不美的东西不会有长久的生命力。
经常被苛责的孩子,学会了苛刻;经常被打骂的孩子,学会了仇恨;经常被批评的孩子,很容易变得自卑;经常被限制的孩子,会越来越刻板固执……专门研究儿童神经病的蒙台梭利博士说过:我们常常在无意中阻碍了儿童的发展,因此,我们应该对他们的终身畸形负责。我们很难认识到自己是多么生硬和粗暴,所以我们必须时时刻刻尽可能温和地对待儿童,避免粗暴。教育的真正准备是研究自己。
主持人 白岩松 认为,为人父母有三大责任:
1. 成为孩子的榜样;
2. 不惜代价为孩子实现梦想;
3. 帮孩子建立强大的内在力量和外在好习惯。
教育,是塑造灵魂的事业,惟有通过言传身教、全力以赴,才能发挥最大的力量帮助孩子成长。
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棍棒式的虐待行为正日渐减少。但粗暴地扼杀孩子天性的事则时有发生,冷漠、贬斥、讽刺、挖苦、怀疑、侮辱等"心理施暴"和"心理虐待"成为家庭教育中另一个严重的刑罚。由于这种"施暴和虐待"所结的恶果,须较长时间才能看见,所以它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危害更大。
虽然目标指向是好的,希望孩子做得更好。但由于它不尊重儿童,不体恤儿童身心发育特点,不符合人性,实际上并无教育要素,只是一种破坏力。
有这样一则令人心痛的故事:
某教授夫妇因儿子高考成绩欠佳,只能在大学当旁听生而感到丢面子,成天在儿子面前唠唠叨叨:"这么不争气!我们出门都没脸见人。"孩子的精神在高度压力下终于彻底崩溃,竟残酷地用电线将亲生父母双双勒死,"免得你们无脸见人"。
专家告诫:受过心理施暴的孩子,即使不发生心理变态,成年后也会出现较多的心理障碍,从而难以适应社会。
因此,不是中国的父母没有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也不是中国的父母没有牺牲精神,而是中国的父母大多不懂得教育的方式,而使他们失去孩子的敬重。
试想,在一个孩子有大量理由不尊重其父母的家庭中,能造就出健康、良好的社会公民吗?
教育中,有太多这样的蝴蝶效应,本来小事一桩,家长完全可以用轻松愉快的态度来解决,甚至不需要去解决,问题也会自行消失。但由于家长用严厉的方式来对待孩子,不但无助于问题本身的解决,还会给孩子留下经久难愈的心理创伤,严重的甚至可以毁灭孩子一生。
美国伊莎多拉·邓肯说过,真不知有多少父母能够认识到他们给予孩子们的所谓"教育",只是迫使子女陷于平庸,剥夺他们创造美好事物的任何机会。
任何事业的成功都无法弥补孩子教育的失败!言教不如身教,身教不如境教!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是榜样!
给孩子食物只会让孩子成为大人,给孩子观念会让孩子成为伟人! 董卿 曾这样提醒父母:
"你辛苦挣一辈子的钱,可能敌不过孩子败家一年!"
孩子的成长不可逆,等他攒够了失望对你失去信任时,你再想插手他的教育,喋喋不休地说教,他只会想:
我需要你陪伴的时候,你一直说工作忙要赚钱,等我长大了,你再来指手画脚,凭什么呢?
从来没有什么横空出世,每一个优秀的孩子,背后都是父母的奋力托举。
人在年轻的时候,千万不要借口工作忙而忽略对孩子的教育,在年老的时候,一切荣华富贵都是过眼烟云;而一个不成器的孩子,足以让你晚景惨淡,但是一个成功孝顺的孩子足可以让你生活无忧。
成长只有一次,教育无法重来,请各位父母务必对孩子亲力亲为,别让一时的偷懒或不当造就终生的遗憾。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