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老师在12月20日的《南方日报》发表文章《“禁考令”无助解决择校难题》,我对他提议的建立地方教育拨款委员会和社会教育委员会表示认同,确实是从长远看来行政治理的好思路。不过,因为2014年“小升初”已经迫在眉睫,广州市教育局主动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目的是立足当下出台科学、合理和接受度高的方案,建立良好的招生生态。对解决九大争议焦点问题专家看不看好,我估计考生家长都不在意,在意的是有多大程度解决眼前的问题。
17日的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上,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意见(送审稿)》,发布了一系列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利好政策。对教育行政部门而言,执行国家教育部的政策,已经明确明年包括外国语学校在内的公办学校招生将取消笔试,改以面试形式进行选拔。但该做法是否在民办学校同时推进,这是目前的最大疑问。
我本人是2011年的“小升初”家长,当年也曾经为此奔波忙碌过,大家共同的感受是:崩溃。背后最大的原因,是招生录取不能够完全公开。最近广州教育部门委托民办学校组团前往江浙进行考察,公办外国语学校的校长也到了南京、天津、上海等地考察。据悉方案还有一些不可取的地方,录取的基础仍是以分数为基础。
从自己过往的“小升初”经验,再考虑教育部门的政策连续性,结合香港“小升初”的一些做法,针对九大焦点,我个人提出如下意见:
一、将以往的各区自行命题期末考试,调整升级到全市统一命题考试、按区进行统一改卷。目的是便于各个学校将此作为录取学生的参考依据之一,无论公校还是民校。如果没有这个期末考试的基础,势必无法衡量学生的取舍理由,反而加重学生家长对奥赛的追求,走向另外一个极端。
二、为家长和学校双方都提供自由选择的机会,个人建议民办学校自主招生时间提前。也即民办学校在免试的前提下,凭借学生期末统考成绩,享受与公办外国语学校一样的提前招生权利,而不是像以往那样安排考试和录取滞后。至于录取的依据,可以由各个民办学校和公办外国语学校按照教育局政策制定细则,吸纳社会人士和家长参与监督执行。民办学校可以依规自行收生和收费,家长可以自行向这些学校申请。但是,家长需要告知教育局选择放弃政府公校学位。
三、特长生招生应该阳光透明,引入校外专家和大众观察团,对录取过程进行监控。
四、建议公办学校派位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今年可以设在小六第二学期(4月上旬,以后可以设在1月期末考试后),此为学校自主招生阶段,录取30%生源。
第二阶段则在6月底,属于统一派位阶段(下一届“小升初”可以另外调整时间)。学校留出65%的学额供统一派位。两段式的派位制度既满足了特长生和特长校的需求,又满足了普罗大众的需要。
五、对学校录取环节的思考:学生家长在自主招生阶段最多只能申请三所中学(不分公办民办),申请学校不受地区限制。如果三校均未录取,再参加第二阶段的统一派位。
各中学在自主招生时,每所中学可各有不同的招生准则及成绩要求。在招生准则方面,学校主要以校内成绩和教育局统考成绩排名(指教育局按学生成绩就申请同一所中学的所有学生的排名)、面试表现、课外活动表现等作依据,其中有些学校较重视学生成绩,学业成绩占70%;有的中学则以教育局发出的学生成绩排名次序作依据,占招生标准的70%。然而,亦有学校重视学生的面试表现,面试表现占总分四成,表达能力较好的学生有优势。
最关键的,不得不提的是:首先教育均衡发展是广州“小升初”制度改革的基础,现在的教育资金投入,社会各界往往没有发言权,这个问题导致学校之间的发展不平衡更加严重。第二,建议从市教育局到各个学校都成立社会教育委员会,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区内学校负责人、师生代表、家长代表、社会贤达人士共同组成,目的是让社会各界在学校管理(校董会和管理委员会)、教学规划(教学策略、校本课程、关键项目发展)、学生支援、家校合作、未来发展、课外活动等方面起到切实作用,让中国式不靠谱的家长委员会变成有内涵靠谱的教育力量。
尊重家长的选择性需求,给家长提供必要的选择;政府提供足够的咨询,协助家长做知情的选择。这是我们和广州市教育部门的共同心愿。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