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高价“内推”背后存陷阱

首页 > 

人才

 > 警惕高价“内推”背后...

警惕高价“内推”背后存陷阱

“史上最难就业季”“录取比例创新低”“裁员潮碰到招聘潮”……随着秋招即将到来,一些线上求职中介平台一方面制造求职恐慌,一方面声称有招聘“内部资源”“绿色通道”,推出高价“内推”“保offer”等项目,收费从几千元到数万元不等。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平台力推的名企实习、内部员工辅导、“保offer”套路满满。

方便快捷找到一个好工作,是每个求职者的夙愿。“××企业2020秋招正式启动!我已入群领取专属内推码,提前一年拿全职offer!”看到朋友圈里出现这样的信息,难免会让应届毕业生们心动。尤其是类似这种打着“内推”旗号的文案,在朋友圈、应届生求职微信群、QQ群里病毒式扩散,更极容易蛊惑人心。

不过,高价“内推”看似可以为求职者解决现实问题,但是其背后的套路也是满满,不得不防范。比如,所谓的“内推”都附加着一纸高额培训费用单,名企实习其实没有经过企业认可,号称企业内部员工授课但身份难辨,宣称“保offer”,其实是“障眼法”……也就不难理解,一旦求职者入套,很可能既找不到好工作,且会损失钱财。

高价“内推”的有些套路,媒体并不是第一次报道,但从现实来看,此类套路依旧有市场。业内人士更指出,关于收费内推机构的操作套路,无非有两种,一种是空手套白狼;一种是用钱买实习机会。即便是后者,也可能是不靠谱的。甚至有律师提示,这种收费内推的情况并不合规,甚至存在欺骗成分。所以,面对高价“内推”,求职须增强防范。

同时,针对此类现象,强化依法打击很有必要。一些企业负责人表示,就规范的大企业而言,但凡有第三方号称“保录取”基本都是假的。也就意味着,这些线上求职中介平台不仅涉嫌虚假宣传,而且也不排除其背后还存在非法利益链条。于此,相关部门在求职高峰季,一则有必要做好相关警示;二则也有必要对虚假宣传的平台给予依法整治。

同样,如果用人单位牵扯高价“内推”,或是互相勾结,这实际上相当于是用人单位在变相地向求职者收费,根据法律规定这是被禁止的,如,我国劳动合同法第九条有明确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所以,对用人单位也不能放松警惕。

另外,也应该在纾解高价“内推”多努力。比如,信息不对称难免会让求职者上当受骗。比如,在不知道名企招聘信息的情况下,很难获得实习或工作岗位,这是很多大学生遇到的情况。于此,用人企业可以提供的实习岗位应尽量做到公开、公正、公平;学校方面也须做好大学生求职就业指导,从而让大学生防范和远离高价“内推”背后的陷阱。

编辑:雨花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

网友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