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网民与电商在经历了前天“双11”的洒钱和收钱的狂欢之后,都陷入了疲软。在这个时候讲教育,尤其是特色教育,似乎是一个冷话题。昨天报载,广州评出首批37所义务教育阶段特色学校。
我相信,对于学校来说,要费尽心力去打造一个“特色”,肯定要付出很多。尤其是中等资质的学校,要在台面上与春风得意的重点学校比工作成绩,这个“特色”相信有可以令人安慰的分量。
以前,在升初中、高中的竞争还没到如此白热化的时候,广州已有一批学校有着各自的特色,有些校舍狭窄的小学,搞书法、珠算、棋类、乒乓球培训;地方大的学校,足球、游泳、体操会很热闹;有的学校则以人人会乐器而出名。其实也挺好的,家长报名时一目了然。现在,这些都认为仅是特色项目了,好像登不了大雅之堂。看看获奖的“特色课程”都有着非常大的概念,大多是“××文化”。按教育管理部门的说法,是“一种独特的教育理念和办学模式”。
这里,我有点担忧,在现时升学独大的时代,素质教育喊了很多年,最终还是敌不过分分必争。家长能让孩子在课余参加些活动小组和兴趣班,也已是开明之举了。“特色课程”对家长和孩子来说,有多大的吸引力?家长能否理解和认同学校的这个“特色理念”?能否因此而改变择校标准?
另一方面,我们的基础教育体系,很需要将理念转化为孩子喜闻乐见的操作过程,现在的孩子比我们那时候更反感听大道理,一个“特色课程”,应该是可以让孩子回家喜滋滋地与家长分享的经历,是孩子可以理解可以与小伙伴们交流的。千万不要成为说教。
还有就是,这种“特色”千万不要因为某个渊源甚至是校名而牵强诞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