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提示
湾区经济作为一种重要经济形态已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极和引领技术大变革的领头羊。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的重要战略举措。
粤港澳大湾区在2017年“两会”上确立为国家战略后,其自身发展及对我国经济的推动作用备受关注。在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高校更应该担当起大湾区科技产业创新平台建设的重要责任。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我国对外开放新格局的重要战略举措
湾区经济作为一种重要经济形态已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极和引领技术大变革的领头羊。国际上发展成熟的湾区,其为当地经济发展乃至世界经济发展都做出了突出贡献,并被公认为具有“开放、创新、宜居、国际化”等特点的世界级城市群。
粤港澳大湾区是由广州、深圳、珠海等9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形成的城市群,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区域之一。此概念提出最早可追溯到2005年,广东省政府在《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2004—2020)》中提出划分粤港澳跨界合作地区时,将“湾区”发展列入了重大行动计划。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首次被写入国家政府工作报告中。随后,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进行规划编制工作。2017年7月,在习近平总书记见证下,国家发展改革委、广东省、香港、澳门在香港共同签署了《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2018年3月,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抓住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重大机遇,携手港澳加快推进相关工作,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的重要战略举措。首先,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联动效应可以促进港澳融入到全国发展的整体中来,同时促进中国与世界主要经济体建立良好的政治、经济关系,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其次,粤港澳大湾区要建设成为全球创新高地,其带来的人才流动效应能够有力地推动人文交流合作不断深入,从而促进对外开放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再其次,粤港澳大湾区将建设成为重要的交通枢纽,形成海陆空共同组成的综合交通体系,这会有力地助推“一带一路”建设,促进经贸合作与交流水平的再提高。
高校的支撑是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的关键
粤港澳大湾区具备了成为全球创新高地的能力,特别是新一轮产业革命的到来使创新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推动经济发展的核心内驱动力,粤港澳大湾区应当成为引领核心技术突破的创新高地。高等教育所提供的人才储备、科研资源和前沿成果正是科技创新高地建设的关键要素。以旧金山湾区为例,那里有73所大学,学术科研实力雄厚,屹立着举世瞩目的硅谷。在高科技创新和发展的高端平台打造过程中,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20多所著名高校起到了举足轻重的支撑作用,其培养出了许多高科技企业的开创者和领导者,旧金山湾区聚集的苹果、谷歌、惠普、雅虎、思科、脸书(Facebook)等巨头企业,其创始人均来自这些大学。
在粤港澳大湾区中,仅广东省就拥有151所高等院校,其中中山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计划。香港在此方面更显优势,有5所高校进入全球百强。因此,在粤港澳大湾区科技产业创新平台建设中,应借鉴世界一流湾区的创新之道和经验,尽快弥补粤港澳大湾区科技产业创新平台建设中现有世界名校、强校及其高端人才严重不足的短板,多集聚世界一流的人力资源,建设更多的世界一流高校,发挥高等教育在科技产业创新、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引擎与支撑作用,为区域创新体系的完善和全球创新中心的建立奠定厚实的基础。
粤港澳大湾区体制机制与科技创新应协同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内须加快体制机制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包含“九市两区”,“一国两制”、三种法律、三个关税区并存,三地由于在体制机制的协同发展方面存在许多问题而阻碍了人才、资本等要素的高效流动,主要体现在资金特别是科技资金的使用、人才资质互认、贸易自由化、通关和投资便利化等方面。因此,要在中央政府湾区领导小组的指导下,搭建好沟通、协调和指导的渠道与机制,加强政策协调,破解和排除体制机制难题与障碍,大力开展跨境合作与治理,加快广东珠三角内地九市和港澳在政策、规划、人才、资本、产业等创新要素方面的对接。彻底清理不适应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地方法规和政策,营造更好的营商环境,从而降低各种经济主体活动空间的交易成本。
港穗深三大核心城市须加快科技创新协同发展。香港高校数量虽然少却拥有5所全球顶级高校,其在人才、科研、资本、法治等软硬条件方面有着显著优势,但全球性的科技创新企业少之又少,没有形成活跃的创新科技生态圈,影响了科技成果的转化与转化的效率。广州作为广东省省会,具有丰富的高校和科研基础平台资源,科技创新支撑力量具有比较优势,但广州的高科技型龙头企业的数量同样较少,并且还受着较多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方面的体制机制制约。深圳市科技创新体系健全,有着优质的创新生态环境,产业化能力强,但缺乏高质量的研究型大学和世界级基础性、前沿性研究机构。
可见,港穗深在科技创新方面具备良好的合作基础和合作需求,但由于湾区中三个核心城市的科技创新定位高度相似,从而导致长期以来对科技创新资源的激烈争夺、科技创新合作不够等问题,所以只有大力加强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协同发展,才能适应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的需要。
(作者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人民政府港澳办合作研究基地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首席研究员)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