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社会与大学休戚相关、互动共生,经济社会为大学的生存发展提供必要条件和资源,大学为经济社会的建设需求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持。日前,教育部陈宝生部长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应用型高校要紧跟时代发展,服务地方需求,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上办出特色、争创一流。
追求一流是大学的内生特质
大学是与社会的经济和政治机构既相互关联又鼎足而立的传承、研究、融合和创新高深学术的高等学府。在上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大学的理念不断演化,大学的职能不断拓展。从1810年第一所现代大学——洪堡大学建立以来,探究新知、传播真理已成为现代大学的信条和价值追求,追求一流、追求卓越内化为大学存在与发展的本质属性。这是现代大学追求一流的根本动因。
地方高校亦是如此。以北京联合大学为例,其前身是1978年北京市依靠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25所高校创办的36所大学分校。1985年,经教育部批准,部分大学分校脱离大学本校成立北京联合大学,大学本校的优良传统也随之内化为北京联合大学的生命基因,成为其不忘初心、追求一流的不竭内驱动力。
应用型大学追求一流的外部动因
“一流”是一个时间性和空间性都非常强的动态比较概念,只有与具体的时间、空间、范围等相结合,才会具有真正的价值和意义。大学,特别是应用型大学,与所在城市和区域具有天然的共生共荣的关系,承担着为所在城市和区域提供人才与技术支持的重要职责与使命。
城市和区域的需求层次和品质,是推动应用型大学一流建设的外部动因和重要机遇。满足所在城市和区域需求的能力和水平,是应用型大学一流建设的重要内涵。应用型大学对所在城市的需求层次和品质的保障度和贡献度,是衡量一流建设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标准。
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这对应用型大学的一流建设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扎根大地建设一流应用型大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古今中外,世界一流大学都是在服务自己国家发展中成长起来的。地方应用型大学只有扎根大地,在服务区域发展中谋划自身建设,用服务区域发展的保障度与贡献度推动和衡量一流建设,才能实现学校高水平的一流建设目标。
要深刻把握城市功能定位和区域产业发展新变化。这是应用型大学的立身之本与活力之源,建设一流城市型、应用型大学,必须对接产业、亲近行业、携手企业,适应并引领产业发展方向,为行业和企业发展提供高质量的有效支撑。
要深刻把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新需求。建设一流城市型、应用型大学,必须把学校的学科专业建设与解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热点难点问题相结合,围绕地方发展需求,准确定位学校学科专业在地方发展产业链、创新链上的具体位置,增强服务的针对性、精准性和有效性。仍以北京联合大学为例,它作为一所年轻大学,始终坚持在应用型大学建设道路上接续奋进、砥砺前行;进入新时代,它提出了“城市型、应用型”的办学定位,并确立了建设“国内一流、社会高度认可”的城市型、应用型大学的新目标,开启了应用型大学建设的新征程。
迈入新时代,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高等教育分类发展、分类管理、分类评价不断推进,现代高等教育体系日臻完善和成熟,全力建设一流应用型大学既是不二选择,也是重大机遇,时不我待。地方高校应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紧紧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建设,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紧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以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为契机,以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为重点,以“新工科”建设为突破,以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为保障,坚持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差异化发展和创新发展,优化校地融合、产教融合、科教融合、学专融合、心智融合“五大发展路径”,全面加快推进高水平、有特色的城市型、应用型大学建设。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