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好一堂课的几个原理”“第二课堂与竞争力塑造”“学习的科学”这些看似中小学老师教研的题目,听众都是高校院系负责人和一线教师。
7月20日~21日,第二届未来计算机教育峰会(FCES)在南京举行,参会者既有国内各高校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院院长、主管教学的副院长、系主任以及一线教师等,还有一些企业界的代表,大家认认真真地对如何做好计算机专业教学进行了两天的研讨。
“虽然强调大学的竞争力在本科教育,但是讨论如何教学的会还是很少的。特别是理工类的大学教师,平时参加的都是学术会议。”高校老师的这番话能代表很多教师的心声。
“技术不行是因为教育不行”
“最近有点郁闷,心情不愉快。”会议开幕式上,中国计算机学会(CCF)秘书长杜子德第一句话就让会场鸦雀无声,他说最近看到的一些事情,发现了原因所在,“说明我们技术不行是人不行,人不行是教育不行,在座的都是搞教育的,我们有责任。”
他所说的“一些事情”是指因为缺乏核心技术,计算机相关行业和企业受制于人。据了解,我国目前开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高校有千所左右,3000多个专业点,每年有几十万名毕业生,但杜子德认为,我们的计算机教育问题还很多。原因有多方面,具体到高校,主要是方法不对,另外就是不用心,本来教师和教授都是以教为主,但是上课不用心,不把教课当回事。
杜子德还提出了一些建议:第一个要教学生学会思考和质疑;第二个是要有实践能力;第三个是要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
FCES大会主席、南京大学校长、中科院院士吕建在致辞中提及,计算机教育关乎计算机人才培养和学科发展的大计,在当今建设“双一流”大学的背景下,提升我国计算机本科教育质量,并保持可持续发展的专业竞争力是迫在眉睫的任务。
“以本为本”是大学竞争力表现
“导演非常厉害,道具跟不上也不行。”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原院长、国家教学名师何炎武教授把讲课比做指导一台话剧,老师要同时兼任编剧、导演和道具师等多种角色,“要善于制作方便辅助的教学工具,对难懂的、不直观的重点内容,用一定方式和手段,将分析过程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有效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重点提示和画龙点睛的作用。”
何炎武把几十年做一线教学的领悟告诉年轻教师:“做好一个大学教师的本分最重要的是把教学育人融入到课堂之中,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引导到学科的发展上。”
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近几年的新方向对各个高校的计算机教学带来了冲击。何炎武认为,这种情况下,教师要更加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比如说计算思维能力,就是基于数据和计算来认知世界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如果我们能够把这个思想和方法教给学生,那么他们在未来10年、15年后绝对会得心应手。”
“面对未来社会变化的适应能力、创新能力、使命感和责任感”,浙江大学教授、教育部大学计算机课程教指委副主任何钦铭教授将“可持续竞争力”分解为上面这三个方面。教育峰会上,几个分论坛的议题也都是围绕如何提升培养学生和青年教师的竞争力展开的,“以本为本”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是大学竞争力的体现成为共识。
“我们经常把别人的教材拿来,把别人的大纲拿来,甚至把别人的PPT拿来,直接接轨了。但是我们往往不理解国外教学的内在逻辑,梳理也不够。”国防科技大学教务长张春元教授认为现在一些学科,比如计算机学科基本上跟国外大学接轨了,但是教学计划的逻辑性不强,实施过程不理想,我们的学生入门时比国外的学生优秀,但是输出时没有国外大学的好。
他认为目前大学各专业教师,基本上都没有受过教育学的训练,工科教师也没有真正接受过严苛的工程训练,所以还是要对老师进行培训。
本科教育需要深刻变革
“教学与科研,绝对是相互促进的。”对于很多年轻教师反映高校普遍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何炎武观点明确:“从事科研活动至少可以促进我们对学科发展的理解,获取更新更多的知识,带领学生进入自己的课题组实验室,可以进一步了解学生,可以进一步因材施教。”
北京大学教授李文新说:“作为计算机专业的教师,首先应该在自己的研究领域有所建树,这样才知道自己要教什么。”
“要教的东西,要完全深入理解,我其实怀疑很多大学的老师对自己教的内容不是很理解,这样不管我们讲再多的教学方法、教学工具和技巧,都不可能把课教好。”清华大学陈文光教授同时也提出,年轻教师也不用为了科研而做科研,最重要的是上好课。
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周傲英在题为“互联网时代的计算机本科教育”中提出,互联网改变了世界,数据成为新动源,这种新动源就像当年电的发明,再全用蒸汽机那套就不对了,“所以信息化进入了新时代,所有的应用都是数据驱动的应用,计算机本科教育需要深刻的变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