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飞:人工智能时代,大学应转向“学为中心”

首页 > 

大学

 > 徐飞:人工智能时代,...

徐飞:人工智能时代,大学应转向“学为中心”

放眼全球,世界各国都把发展互联网、信息化、数字化、大数据、人工智能作为抢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主动权的战略选择,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业态“互联网+”层出不穷,互联网和数字化深刻地改变传统产业结构, “工业4.0”和产业互联网应运而生,人们的生产生活学习方式甚或休闲娱乐方式也发生重大变化。

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每一次新技术的重大发明,都会促进人类文明产生重大改变,同时也给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带来巨大变革,推动教育思想的迭代、教育内容的增加、教育方法的更新和教育手段的升级。

世界高等教育已然走到了一个历史性拐点,而信息技术则被视为催发高等教育系统整体变革的核心动力和解决高等教育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难题的有效举措,正与高等教育加速融合,重塑未来高等教育发展新格局

人类经历了农业革命和工业革命后,现在正在经历信息革命。大数据、智能化、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结合的“大智移云”,成为信息技术新时代的重要特征。

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仅是人人交互、人物交互,甚至物物交互,人类将不可避免进入一个万物智能、万物智联的时代。

近年来,人工智能迎来了黄金发展期。互联网大数据、强大的运算能力,以及深度学习模式的突破,被认为是人工智能赖以突破的三大要素,它们造就了语音、人脸识别准确率的惊人提升,人机对话像人与人一样更加自然,乃至可以像 “阿尔法元”一样自学成才、无师自通,自生成自演化软件。

世界各国已充分认识到高等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发布高等教育创新战略,将高等教育信息化视为提高全民素质、增强创新能力和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 “教育2030战略”,提出为处于冲突地区和偏远地域的学习者配备恰当的信息技术设施、提供远程学习的机会,以构建全纳、公平、优质的教育体系;世界教育创新峰会发布的 “2030年的学校”调查报告指出,未来的实体学校不再是学生接受理论知识的地方,将成为像 “会议室”般的社交环境。此外,在一些高校,比如斯坦福大学提出开环大学计划 (Open Loop University)、密涅瓦大学实施O2O式办学体制等,促进新的大学形态蓄势待发。

可以说,世界高等教育已然走到了一个历史性拐点,而信息技术则被视为催发高等教育系统整体变革的核心动力和解决高等教育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难题的有效举措,正与高等教育加速融合,重塑未来高等教育发展新格局。

2017年2月,美国新媒体联盟发布了 《2017地平线报告 (高等教育版)》,预测了高等教育未来五年采纳的六项关键技术:自适应学习技术、移动学习、物联网、下一代学习管理系统、人工智能和自然用户界面。这些前沿技术向我们展示了未来智慧高等教育的形态,高校将加速 “去中心化”,实现知识学习更先进、更广阔的开放化、共享化,班级授课形式或将走向终结, “机器+人+N”成为最基本的教学场景,基于共同兴趣的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共同体将大行其道……对此,高等教育要做好充分准备。

主动拥抱变革,积极对接数字化、智能化产业发展,培养适应数字化时代的创新人才,这既是时代赋予高等教育的命题,也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改革的根本要求

今天这个时代,是数字化生存的时代,是 “大智移云”时代,世界经济正加速向以网络信息技术产业为重要内容的经济活动转变。

数字化不但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也促进了为时代发展提供人才和科技支撑的高等教育的深刻变革。主动拥抱变革,积极对接数字化、智能化产业发展,培养适应数字化时代的创新人才,这既是时代赋予高等教育的命题,也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改革的根本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信息化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2016年 《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 《“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 《教育信息化 “十三五”规划》等文件印发,强调深化应用、融合创新,提出要 “以信息化驱动现代化”,以教育信息化驱动教育现代化。2017年,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在中国青岛开幕,大会通过了 《青岛宣言》,这是全球第一份针对教育领域信息通信技术的宣言。近期,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0》方案也呼之欲出。

教育部先后印发 《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旨在聚焦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新需求,推动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走向世界前列,为我国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提供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为世界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 “中国智慧”和 “中国方案”。

数字化 “烫平”了以往发展的差距,使参与竞争的各方又一次重新站在同一起跑线上,高校办学更是要紧紧抢抓数字化战略机遇,全力助推 “双一流”建设

眼下,高等教育领域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由于 “马太效应”,原有的差距将被放大,要实现超常规、非线性的跨越式发展则难上加难。而数字化战略,则为突破这一窘境提供了可能。事实上,我们国家在很多领域已实现弯道超车、后来居上。

比如,高铁发端于日本、发展于欧洲、兴盛于中国。又如,虽然中国不是互联网等数字化信息化技术的原创国或策源地,但 “互联网+”却已经走在世界前列;移动支付更是引领全球 “无现金社会”的发展方向;基于定位技术、蓝牙技术和通信技术等物联网 (IOT)技术的 “共享单车”也开始走向世界。

这些示例之所以能发生,缘于数字化可以使传统的一些竞争优势或长期以来积累的核心竞争力荡然无存,甚或成为新范式下发展的包袱,这为后进者迎头赶上先进、实现战略性赶超提供了绝佳契机。从某种意义上讲,数字化 “烫平”了以往发展的差距,使参与竞争的各方又一次重新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高校办学也是如此,要紧紧抢抓数字化战略机遇,围绕 “双一流”建设目标,形成新动力,提供新支撑,助推新发展,实现战略性赶超。当前,“双一流”建设如火如荼, “新工科”大行其道。据悉,2020年直接面向新经济的新兴工科专业比例达到50%以上。着眼于 “数字中国”和 “中国制造2025”,国家将大力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应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和智能制造、集成电路、新材料等新产业相应的新兴工科专业和特色专业集群。

对眼下的高校尤其是传统以理工科见长的高校来说,一方面要用数字化为传统学科 “赋能”,不断增强现有学科发展能力与活力;另一方面,要懂得以数字化战略升级科研手段,再造和重构研究范式。

这里举一个例子。 《红楼梦》共一百二十回,一般都认同胡适在 《红楼梦考证》作的结论,即前八十回为曹雪芹所写,后四十回为高鹗所续。1985年开始,复旦大学李贤平教授带领他团队作大数据分析。他们将一百二十回看成是120个样本,然后确定与情节无关的虚词出现的次数作为变量,看看哪些回目出自同一人的手笔。

他们分析47个虚词 (如:之、其、或;呀、吗、咧、罢;可、便、就等)出现的频率,作为 《红楼梦》各个回目的数字标志。利用这120个样本进行聚类,果然将一百二十回分成两类,即前八十回为一类,后四十回为一类,以数据客观证实了一百二十回不是出自同一人的手笔。

然后,这个团队又分析前八十回是否为曹雪芹所写。他们通过对比曹雪芹的其它著作,结果证实用词手法属于同一类,断定前八十回为曹雪芹一人手笔。后四十回的论证结果,则推翻了是高鹗一个人所写,而是曹雪芹亲友将其草稿整理而成,宝黛故事为一人所写,贾府衰败情景当为另一人所写等等。这个大数据分析在红学界引起很大轰动。

其实,现在不少高校从事人文社科研究的学者已经开始引入数字化工具搞科研了,理工科和生命医学学科更是自不待言。常言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做好科研,必须工具好、平台好、装备好,尤其要有与时俱进的先进科研范式,否则就输在起跑线上。

打造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切实将 “教的范式”向 “学的范式”转变,真正实现以 “学为中心”的学生个性化学习

通过数字化,不仅可以升级科研工具、平台、装备,更能再造和重构研究范式。数据驱动的智能,就是其中一种非常值得重视的新范式。这是一种利用机器学习和统计分析的方法从数据中自己向上发现规律。本质上是把人的智能问题转化成计算问题,该计算问题要么是规则驱动的逻辑推理,要么是通过数据处理从数据里面生成。实际上,科学研究已经经历了从 “实验归纳”,到 “模型推演”,再到 “仿真模拟”的三次范式革命,现在方兴未艾的“大数据 (数据密集型科学发现)”正是演进中的第四次范式革命。

近年来,中国的高速铁路、磁悬浮列车等屡屡见诸媒体,被誉为中国“新四大发明”,成为国家名片,随着国家经济结构进入转型期, “智慧交通”成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值得注意的是,在大数据上升为国家战略且大数据产业逐步成熟大背景下,中国智慧交通产业的快速发展就在眼前,这是千载难逢的机遇。与此相适应,也要升级我们的科研范式,善用新范式。

对高校来说,加快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是当务之急。着眼于2030年乃至未来的高等教育,我们要促进智能技术、移动互联、物联网、云计算、数据挖掘、知识管理和社交网络等技术与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深度融合,构建有利于创新涌现的制度环境,打造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切实将 “教的范式”向“学的范式”转变,真正实现以 “学为中心”的学生个性化学习。

(作者为西南交通大学校长)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

网友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