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情怀 大德无言——致敬两院院士王越先生

首页 > 

考研

 > 家国情怀 大德无言—...

家国情怀 大德无言——致敬两院院士王越先生

  查字典新闻网小编为各位考研小伙伴们整理了家国情怀 大德无言致敬两院院士王越先生的相关资讯文章,一下了解一下。

每周四晚上六点半,在北京理工大学中关村校区信息楼1004教室,总有这样一位老教授准时出现在课堂上,为62名本科生讲授信息系统与安全对抗课。讲台上的老人精神矍铄、思维敏捷,精彩的讲授深深地吸引着每一位同学。

1993年,他离开研究所来到北理工,从站上大学讲台那一刻起,25载寒暑易节,他始终不曾离开。

他曾领导我国军用信息技术从白手起家到蓬勃发展,他曾研制中国第一台火控雷达301系统等多项中国乃至世界第一,他曾多次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全国科学大会奖等科技殊荣这位86岁高龄仍坚持为本科生上课的先生,就是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北京理工大学校长,杰出的战略科学家、工程教育家,雷达与通迅系统专家王越先生。

家国情怀 大志无疆

我的名字与那悲惨的年代有关。1932年,王越出生于江苏丹阳,那是九一八国耻日的第二年。王越的父亲是位进步、开明的知识分子,由于痛恨日本侵略者,有感于苦难年代的漫长,就给儿子取名王越,希望儿子早日越过这段灾难的年代,同时也是激励儿子超越自我,多做利国利民之事。王越此后的人生之路,一直不曾偏离父亲的期望。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5岁的王越正在天津读书,亲眼目睹了日寇飞机的狂轰滥炸,当时我们的校长赵天麟主动收容因轰炸而被迫停课停业的其他学校的师生,每天早上亲自在校门口迎接,风雨无阻。王越谈起了那段痛彻心扉的记忆。天津沦陷后,这位校长面对威逼利诱都始终拒绝日寇开展奴化教育,最终被暗杀在家门口,他用生命为代价教会我什么是国家。

抗战后期,别人家偷偷保留的短波功能的收音机常为一家人带来振奋的消息,这也让王越在心中悄悄选定了无线电报国的志向。人生的大志向,在强烈的家国情怀中开始萌芽。

1950年夏天,王越高中毕业,本可报考21个上大学的志愿,但他义无反顾地只选择了无线电专业,随着国防事业发展需要,研究方向从民用无线电转向军用雷达。大学毕业后,王越长期从事火控雷达系统、信息系统及其安全对抗领域的研究工作,直接推动了相关国防科技领域的发展,纵然经历无数次坎坷与困难,他都没有放弃对雷达事业的初心与坚守。

1993年,中国教育体制改革拉开大幕,在炮瞄雷达研究所担任所长的王越受命担任北京理工大学校长。此时的王越科研事业正如日中天,科研成果屡获大奖,当面对这一重大人生的转折点,他没有半分犹豫,坚决服从组织安排。为国家培养人才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不应犹豫,更不能推脱!王越这样讲到。

来到北理工,王越不是单单做起管理工作,更多的是站在国家立场,从北理工特点出发,将如何培养好的国防科技事业急需的领军人才,作为自己报国志向的新追求。一边当校长、一边搞科研、一边上讲台这一干,就到了而今的耄耋之年!

看着这位讲台上依然精神矍铄、书桌前不停奋笔疾书、课堂上悉心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先生,师生们常常为王越身上那一份为国家培育英才呕心沥血的忠诚而感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

网友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