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图片均来自微信公众号“微言教育”
“教育部新闻办”微信公号10月16日消息,近日,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正式发布中国高等教育系列质量报告,这是继2016年首次发布以来,我国第二次发布高等教育系列质量报告。系列质量报告包括《中国本科教育质量报告》《中国工程教育质量报告》《中国新建本科院校质量报告》《中国民办本科教育质量报告》,其中,《中国本科教育质量报告》和《中国民办本科教育质量报告》均为首次发布。
此次发布的系列质量报告,由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会同厦门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专家团队联合研制,包括本科教育、工程教育、新建本科和民办本科共4本专题报告,主题鲜明,各有侧重。
本科教育
“体量”世界最大,质量稳步提升
《中国本科教育质量报告》是我国首份专题性的本科教育质量报告。报告中称,中国本科教育“体量”世界最大,质量稳步提升,在服务国家战略、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分层分类培养多样化人才等方面发挥越来越积极的作用。
根据报告,截至2016年,我国普通高校达到2596所,普通本科高校达到1237所,本科院校成为高校增长最重要的主力军。全国普通本科高校招生规模405万,在校生规模突破1613万,普通本科毕业生规模突破374万,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高等教育大国。
数据显示,2005-2015年十年来本科累计毕业生达到2853万人,本科毕业生占新增城镇就业人口比例从22%增加到47.2%。本科毕业生已经成为我国新增人力资源的最重要发动机,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了持续的智力支持和人力资源保障。
报告同时指出,本科教育办学条件改善显著,整体上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打造一流本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教育经费投入大幅增加,截至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支出18144元,是2005年5376元的3.4倍,年平均增长率为12%。教师数量持续增长,1995-2015年,全国普通本科高校教职工总数从106.5万人增加到236.9万人,跃居世界第一。
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从总体上看,一流本科教育建设卓有成就,已经在路上。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本科教育离人民群众要求接受越来越好的优质本科教育的需求仍存在差距,教育资源在不同地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高校中仍存在分配不均衡的情况。一流本科教育建设任重道远,需要继续发力。
工程教育
主动“转型升级”,跻身世界舞台
《中国工程教育质量报告》指出,“十二五”期间,中国工程教育主动“转型升级”,变革发展,建成了层次分明、类型多样、专业齐全、区域匹配的世界最大工程教育供给体系。数据显示,中国普通高校工科专业招生数、在校生数、毕业生数稳居世界首位,数量比紧随其后的俄罗斯、美国等国高出3-5倍。
报告中特别指出,2016年6月,中国成为国际本科工程学位权威互认协议——《华盛顿协议》正式成员,中国工程教育在内涵发展方面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从国际标准和规则的跟随者变成参与者、制定者,人才培养质量获得国际权威机构认可。
2015年,中国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与俄罗斯联邦国家公共认证中心签订了《合作备忘录》和《开展中俄联合认证的合作协议》,揭开了用中国专家、中国标准、中国模式对国外高等教育进行认证的序幕,标志着中国模式和质量标准开始走向国际舞台。
通过对2011年-2015年通过工程教育认证的394个专业的数据统计分析显示,我国工科学生生源稳定,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高级职称专任教师占比近70%,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已经超70%;具有工程经历的青年教师占比上升较快,加强了高校与行业企业联系。
报告对1000多所高校近5年的教学基本状态数据、300多个工科专业的自评报告和认证报告,以及《中国制造2025》未来10年工程教育人才需求进行分析比较后认为,目前工科毕业生供给结构性过剩与短缺并存,专科层次和研究生层次工科毕业生供给不能完全满足企业和行业需求,人才培养链与国家创新链、产业链对接有待进一步增强。
新建本科院校
在转向“应用型大学”的道路上行进
《中国新建本科院校质量报告》是在连续五年发布《全国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监测报告》的基础上,对新建本科院校办学质量和转型发展的首次大检查、大展示、大交流。
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我国已有新建本科院校678所,占全国普通本科高校1219所的55.6%,新建本科院校占据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极大地缓解了人民群众“上大学难”的问题,为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奠定了基础。
“十二五”时期,新建本科院校设置逐渐向中西部、非省会城市倾斜,布局得到进一步优化,有58.7%的新增院校位于非省会城市。到2015年,新建本科院校已广泛分布于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实现了对196个地级市及计划单列市的覆盖,覆盖率达57.8%,中西部新建本科院校占比比2011年增加了2.4个百分点。对于一些地级市甚至县级市而言,新建本科院校的建立结束了当地没有本科教育的历史。
报告进一步指出,新建本科院校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擎起转型发展的大旗,立足地方,向应用型的办学定位转变。
根据转型升级对人才提出的新要求,新建本科院校建设了一批特色专业和品牌专业。数据显示,2000年新建本科院校新设本科专业56个,2005年增长到856个,2013年达到1156个。专业建设成果明显,新建本科的就业率达到89.5%,其中电子封装技术、房地产经营管理等15种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达到100%。
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已呈现出“部分院校已具备新型应用型大学的雏形,成为应用型本科的领跑者;更多的院校正在应用型道路上行进,还有一批应用型大学正在萌芽、成长”的繁荣景象,可以说新建本科院校转型正在路上。
民办本科教育
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民办本科教育质量报告》是首份专题性的民办高等教育质量报告。根据报告,截至2016年5月,全国共有本科高校1236所,其中民办本科高校417所,占比超过三成。民办本科教育最初仅作为公立高等教育的有益补充,如今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报告显示,近年来,随着民办本科院校不断加大投入,其整体办学条件极大改善。据统计,从2010年至2015年,民办本科院校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从14.4平方米提高至15.3平方米,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之从4863.3元提高至5760.3元,生均藏书量从77.0册提高至82.9册,具有硕士与博士学位的专任教师比例从47.8%增加至62.7%。
报告同时提到,民办本科教育的社会满意度不断提高。对全国48所民办本科院校的21858名在校生进行的中国高等教育满意度在线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总体满意度高达83.6%。
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于2016年4月19日至6月6日组织实施了“民办本科院校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对2166家用人单位进行了在线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的总体满意度达87.5%。
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民办本科教育取得的办学成果有目共睹,但其存在的问题同样不容忽视。民办本科院校在整体办学方面存在着惯性规模扩张与生源持续下降、追逐社会热点与内涵建设不足、教师年轻力盛与缺乏专业领军、生存发展心切与缺少系统规划等四个突出矛盾,亟待改进和完善。
据悉,从2012年开始,教育部评估中心着手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报告研制探索工作。2016年4月,该中心首次发布《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报告》,也是世界上首次发布高等教育质量的国家报告。此次系列质量报告的发布,积极回应了社会各界对中国高等教育、特别是本科教育质量的关切,将为政府决策、高校改革、社会监督提供权威的专业化参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