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期盼有更好的教育,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梅州市近年来特别是去年来,把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作为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市工作的鞭策和鼓励。目前,梅州8个县(市、区)中已有6个成功创强、覆盖率达75%,112个镇(街)创强覆盖率达76%,创强指标达到了省的标准要求,近日被省政府授予“广东省教育强市”称号,成为粤东西北12市中第一个省教育强市。
梅州市委书记朱泽君表示,教育创强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地区发展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教育是基础性工程,抓教育就是抓经济、抓民生、抓发展。梅州将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乘势而上,加大力度推进教育创强等工作,促进各级各类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力争在2014年实现教育强县100%覆盖,到2015年实现教育强镇100%覆盖,确保每个人都能平等地享有接受教育的机会。
梅州向来崇文重教,历届班子高度重视抓好教育,近年来先后出台关于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市工作的系列文件,明确提出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与各县(市、区)签订工作责任书,严格落实县、镇党政“一把手”抓教育的领导责任,围绕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和中职教育等四大重点,扎实推进教育创强工作。
“再穷也不能穷教育。”朱泽君说,梅州尽管是广东的欠发达地区,财力比较紧张,但历届领导都非常重视抓教育,坚持做到教育经费“三个增长”,即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逐年增长、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逐年增长,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
五年来,梅州共投入“创强”资金37.34亿元,特别是发扬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凝聚社会各方力量参与教育事业发展,2008年以来共收到“创强”捐资15.04亿元,极大改善了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条件。其中,在去年开展的“广东扶贫济困日暨教育资金募捐活动”中,就募到1.62亿元。
在大力推进教育创强过程中,作为山区市的梅州,特别注重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该市针对不少农村学校偏远、零散的情况,科学调整学校布局,2008年以来共撤并农村学校803所,并妥善解决好学校撤并后带来的学生寄宿、交通、管理等问题。同时,梅州还大力实施千所规范化学校建设工程,至2012年全市共创建规范化学校684所,比例达71.7%,其中梅江区、梅县、蕉岭县、平远县已实现规范化学校全覆盖。东山中学、曾宪梓中学等10所示范性重点中学已办成特色鲜明的品牌学校。值得一提的是,梅州十分注重校园环境建设,从2010年开始在全市中小学倡议开展“回赠母校一棵树”活动,全市各级各类学校累计发动乡贤校友捐资5000万元、植树22万株,大力推动校园公园化,既美化了校园环境,又增强了学生对母校、对家乡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梅州大力倡导“教书育人最幸福、为人师表最高尚”的理念,始终把师资建设当作教育发展的一项基础工程来抓。该市积极实施高素质人才引进工程,组织到陕西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教育部直属重点师范院校招聘优秀毕业生,两年来共招聘50多名应届硕士生和一大批“211工程”大学优秀本科生到梅州山区任教。与此同时,梅州大力实施待遇留人工程,财政每年拨出专款发放教师岗位补贴,率先基本实现“两相当”,即教师待遇与当地公务员待遇相当、农村教师待遇与城镇教师待遇相当。
去年获评首届“嘉应名师”的蕉岭县田家炳实验中学教师钟新民动情地说:“获得这一荣誉,让我们见证了梅州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也增强了我们扎根梅州山区教育的信心和决心。”据介绍,从2012年开始,梅州财政专门拨出300万元,评选表彰了287名嘉应名校长和嘉应名教师,着力打造“嘉应名师”品牌,实现既要待遇留人,更要事业留人、感情留人、环境留人。
目前,梅州8个县(市、区)中,梅江、兴宁、梅县、蕉岭、平远、大埔等6个县(区)已经成功创强,覆盖率达75%。全市112个镇(街)已有85个成功创强,覆盖率达到76%,特别是梅江区、梅县、蕉岭县和平远县已经实现教育强镇全覆盖。五华、丰顺两个县正全力冲刺、扎实推进,力争2014年实现创强目标,确保全市到2015年实现教育强镇100%覆盖。
值得一提的是,梅州近年来向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输送了一批优秀学生,今年又有10名学生进入清华、北大,打响了梅州教育品牌,闽粤赣边地区学子纷纷前往就读。当前,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中,梅州结合打造闽粤赣边区域性中心城市的部署,在市区和各个县城高起点规划建设25所实验学校,大部分学校已动工,力争2014年底前交付使用,让更多孩子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