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长暑假如何度过?这是每个大学生都要面对的问题。前天,报道,中国高校传媒联盟面向全国646名大学生问卷调查,91.49%受访者选择在暑假参加实习、学习、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活动,45.82%受访者给自己安排的休息时间不足10天。
读着新闻中的一个个故事,有钦佩,有欣慰,也有辛酸。与前辈们相比,千禧年前后出生的孩子更注重自我成长,对未来有更明确的规划预期。他们无需师长反复叮嘱,时刻敲打着自己,努力为未来积蓄力量。与此同时,他们身上也折射出社会竞争之残酷,就业、收入、生存……外界传导到校园里的压力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时不我予的哀愁”。如何度过一个有意义、有收获的暑假,变得前所未有的重要。
有趣的是,去年8月24日,报道了一个完全相同的调查,高校传媒联盟对全国1937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55.06%的大学生“宅在家刷手机度过”。仅仅相差一年,为何数据变化如此之大,其中缘由值得探究。
首先,调查本身存在不够严谨科学的可能。例如今年的调查样本仅为去年的三分之一,如果他们主要集中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大城市中,显然会有更强的实习实践动力,及更多的机会。但即使如此,这些数据仍有重要参考意义,因为北上广的今天,就是其他二线城市的明天。
其次,如前所述,由于互联网、科技与传媒的发达,大学生们更早、更多地接触社会,感受到竞争压力。尤其是近两年来,“双创”如火如荼,无数成功案例激励着大学生奋斗拼搏;另一方面,就业形势愈加复杂艰巨,倒逼大学生尽可能充实提高自身。种种因素累加作用,“大学生暑假奋斗指数”明显拉高,也在情理之中。
还有,请注意一个小细节,今年暑假刚刚开始,调查的是“未来进行时”;而去年的调查在暑假尾声,是“现在完成时”。前者是大学生为自己规划的暑假,后者是大学生实际经历的暑假,两者之间的落差,意味着不少人在执行规划上做得不够,有的由于惰性、自制力差,最后仍然追剧玩游戏刷手机消磨时光,原本的计划付之流水。
这项调查、分析可能存在一定片面性,但过滤掉各种外部因素,相隔一年两篇报道传递出的信息却很清晰:暑假安排正从“选修课”变为“必修课”,利用好、规划好假期时间,对于未来发展非常关键。从学习新技能、读书充电、打工兼职到游学旅行,度过暑假的方式可以多样,内容可以多元,重要的是每天都有成长和收获,在假期结束时不会为自己的浑浑噩噩而后悔。想想看,从大一开始,满打满算不过三个暑假,你以为很长,回头看却总是匆匆,光阴经不起虚抛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