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教育部公布了《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征求意见稿,内容涉及阳光入学、均衡编班、“零起点”教学、规范考试、等级评价、一科一辅、严禁违规补课、每天锻炼1小时等。其中有“不留作业”一项引起大家热议。
什么叫“不留作业”?教育部的规定是:小学不留书面式家庭作业,可布置适合小学生特点的体验式作业。对于教育部的这个规定,基本上有三个观点:一是认为小学生不留作业,切实减轻了负担,如果联想到孩子熬夜写作业到晚上十一二点,相信很多家长都会举手赞成的;二是认为小学生不留作业,可能会耽误学习,纵然学校不布置作业,家长照样布置,减负效果也是聊胜于无。三是不少教育专家认为,这个规定听上去很美,但操作起来很难,由于没有给出评价的体系,也没有任何惩罚措施,实际上等于“一纸空谈”。其实,有感于“作业问题”的不止教育部,广州本地的教育部门和中小学校也曾对作业问题“开刀宣战”过。天河区华阳小学开设“作业绿色通道”为学生松绑,规定学生每天的家庭作业在晚上9时30分之前完成,超过时间未完成的作业,家长可书面说清楚理由并签字。黄埔区教育局在今年1月份向区内学校下发了《黄埔区减轻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暂行办法》,其中一项为“作业协商制”,即要求课内的作业尽量在课堂上完成;在家长同意的情况下,学生每天22时后可以不再做作业等。从本地两个案例来看,“减轻作业负担”,不仅有赖于学校和教育部门的开明,也需要家长积极支持。
但必须看到,无论是晚上9:30也好,10点也好,还是每周设置一天为“无作业日”,这些都是临时之策,仅靠“学校减负”、“家长减负”并不能真正把学生的负担减下来。学生负担的真正源动力在于高考,以及由此倒推而来的中考和来势汹汹的小升初。只要有小升初择校考试的存在,任何取消作业的说法都是“伪命题”,无疑是纸上谈兵、空中楼阁。教育部应该着手于问题的根源,如果不解决远忧近虑,取消作业永远是口号。我们不敢奢望小升初择校考试会在短时间内消失,同样,小学生的作业要在短时间内完全取消也不切实际,但这并不意味着,“减负”就无计可施,只要学校、家长和社会充分认识到“作业繁重之害”,严格控制作业的数量,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减负”的“负”还是可以一点点挤出来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