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II 看明年考生备考新方向

首页 > 

高考

 > 评析2017年高考语...

评析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II 看明年考生备考新方向

2017年高考新课标Ⅱ卷语文试题,继续沿用2015、2016的命题思路,命题比较规范,难易适中,有适当区分度的同时,又能够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它继续秉承着“稳中有变”的命题原则,加强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回归了语文本色,更贴近生活。

一、试卷新变化

1.试卷结构的调整

题量的增加,由18个题变成22道题,容量增加。

客观题分值增加,由原来的32分,增加到了42分,主观题则从原来的118分,降低到了108分。客观题占比的提高,无疑增大了语文试卷整体的区分度,考试之间的分差将会变大。

2.题型的变化,2017年高考首次两种现代文阅读考查,其目的在于:以高考为助力,提升中学对阅读经典的重视;引导教师更好的开展阅读经典的教学实践及研究;促进中小学各学段能根据学生情况,积极有效地开展经典阅读,使经典作品真正走入学生的生活。

文学类文本阅读

在小说,戏剧、散文和诗歌里面选择了散文这一题材。选文是林徽因的散文《窗子以外》。考到了“窗子”的含义,切合新增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和“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义”的考点。全国卷这几年都考查小说,自主命题的试卷中北京、天津、上海重点考查散文,2016年上海卷考过作家熊久红的《湖殇》,其中就考到了对散文题目的理解,不管小说,还是散文阅读,对于题目的考查是一直持续出现的,包括2016年全国卷Ⅰ、Ⅱ卷都涉及到了对文章的标题含义的理解。其实总结起来,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总的考查点基本没有变化。

实用类文本阅读

实用类文本阅读抛弃了延续多年的传记,考查新闻材料的阅读能力。《垃圾分类》,两则材料一涉及到了图表阅读。从题型上借鉴了北京卷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在考点上则在考查阅读能力的同时,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偏向于把以前放在语言基础知识部分的图表题放到阅读中综合考查。

文言文阅读

《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的大改,使得文化常识题的存在更加“名正言顺”,且在之后的考试中会作为重点考查。在这个方面,我们可以参考大的人文环境,不管是领导的公开讲话,还是我们社会的文化大方向,都在回归传统,回归经典。而今年文言文的阅读,延续了去年的“稳”,并没有求“变”,目的就是强调积累和运用,侧重考查对文言文基本词汇、古诗常用意象的理解、赏析能力,进一步鼓励阅读积累。

主观题考查,苏轼的七律《送子由使契丹》,从诗歌的形象角度进行考查,从诗歌的前两句能够看出人物的什么性格。诗歌形象题在几年的全国Ⅱ卷中都没有涉及,值得关注。古诗阅读第14、第15题,侧重考查考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意象”是学习古诗的要素之一,古人常常通过意象来表情达意。这些试题都意在引导考生要重视理解和感悟,在阅读中真正能将所学所知灵活运用,真正理解和体会蕴涵在中国古典文学中优美意境。

语言基础知识

第三小题考查语言的得体,调整了2016年考查连贯之关联词语的题型,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这种题型属于全国卷中的新题型,但是其他自主命题的省份之前就有所涉及,“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2014年江苏卷)。

第五小题考查语段的逻辑,这是一种新题型,考查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要求找出逻辑漏洞,并指出漏洞。提醒考生提升自己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注意逻辑的培养,培养语文的思维。

作文

2017全国Ⅱ卷继续采用有明确写作任务的新材料作文题型。试题材料由精心选择的六个中华名句组成,试题命制充分发挥作文的积极导向功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导学生自觉继承、转化优秀文化传统,增强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让每个考生有话可写的同时,还能够发挥个人特色。六个名句各有特点,审题立意具有很大开放度,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感触与思考,从“小我”到“大我”,各自独立又彼此关联。命题要求“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是引导学生在充分理解名句内涵的基础上自主进行组合,分类探讨,在名句之间找关联性,进而探究内涵。

3.难易区分度的变化

2017年试题承继了以往重视基础考查的风格,强调语文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对学生终身学习的重要意义。多文本阅读强调泛读与精读之间关系,侧重考查学生信息提取、筛选、概括等基本阅读能力。

2017年高考语文试题难度与2016年相比,大致持平,只是难易分布点有所调整。论述文文本阅读注重对文体知识的考查,难度持平;2016年,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相比较,文学类较难,实用类较容易,延续2016年的趋势,文学类文学阅读难度较难,实用类文本阅读难度降低;文言文阅读较为容易;古代诗歌鉴赏,客观题的迷惑性较大,主观题难度降低;语言文字运用题形式多有变化,但难度不大。作文,审题的理解成本增大,但可供选择的范围广,难度与去年持平。

全国Ⅱ卷各个版块的能力考点分明,又相互配合,共同组成完整的能力考查体系,在稳定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各板块的考查重点,加强板块之间的联系,强调对学生语文基本能力的综合考查。但是相对前几年考题,选材方面还是有些不同,其一,选材更加注重优秀的传统文化,如在作文材料中,用古诗文的形式来考查学生;其二,选材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用类文本阅读提到垃圾分类的概念,材料与生活息息相关。整个材料的选择与新课标倡导的提倡语文“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一脉相承。

二、2018届考生备考新方向

1.稳扎稳打,掌握题型

对于2018届考生,马上就要进入一轮的复习了,一轮复习的要旨就是要稳扎稳大,掌握各种题型。高考题型一直子变化和调整,“你不知道高考的风往哪个方向吹”,一定不要短视,把各种题型都掌握,做到能辨认题型,掌握思路,答题准确。这样以来,不管2018年的高考题如何变化,都能做到游刃有余。

2.回归课本,夯实基础

回归语文的课本是高考语文备考的不二法门。高考语文考查的材料题目,看似是课外的,然则知识点都是课内的。例如,2017年高考文言文文化常识考到的“下车”这个题,好多学生都觉得陌生,但是如果你对必修课本中的《张衡传》就有“衡下车,制威严,整法度”,其中课下注释就对“下车”做了很详尽的解释。由此,高考语文备考如果能抓住课本夯实基础,一定能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3.目标明确,调整心态

高三语文复习注定是一场硬仗:知识点多、进度慢、得分率低。一轮复习是排雷式的学习策略,涵盖高考涉及的所有知识点,每一个知识点涉及的内容难度也不低。同时,学校安排的一轮复习一个模块一个模块按部就班地进行,而月考考试内容涉及高考所有模块的考点,同学们往往来不及准备就会被打个措手不及。

这时候心态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一定要切记目标是对准高考的,每一次考试验证地不是自己的总分,而是自己对某一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有长远的目标,有精密地作战计划,有良好的心态,才能更好地迎战高考,决胜2018。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

网友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