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专家:新应试教育苗头出现 成高招改革阻力

首页 > 

高考

 > 教育部专家:新应试教...

教育部专家:新应试教育苗头出现 成高招改革阻力

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是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重中之重和成败所系。高考改革是关系千百万学生及其家庭切身利益的高利害改革,是涉及诸多环节和参与者、存在安全隐患的高风险改革,是需要平衡公平与选优、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考生与学校等诸多关系的高难度改革。不仅需要攻坚克难的胆识,冲破各种阻力,积极而坚定地推进改革,更需要如履薄冰的谨慎和多谋善断的智慧,审慎而稳健地设计实施路径和策略。

《实施意见》既进行了顶层的制度设计,又规定了试点先行、分步实施的改革步骤。《实施意见》颁布以来,高考改革按照既定部署,在多个层面和领域有序开展。全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先后颁布了本地区改革方案,上海、浙江两个试点地区今年将有第一批学生按新方案进行高考,其他各省将分批进入方案实施。在此期间,教育部发布了减少奖励性加分、完善扶持性加分,自主招生学校在高考后测试招生等文件,连续增加“985”和“211”高校在连片贫困地区的招生名额,发布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指导意见、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导意见等文件,部分省、市启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为建立和完善教育综合评价制度进行探索。高考改革正在朝着“打破坚冰,开通航道”的方向前进,开局良好,进展顺利。但是,这次高考改革涉及范围之广、改革力度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它不仅是一次考试招生制度的系统性改革,也将成为高中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助推器。

上海、浙江的试点是改革总体规划中重要而关键的一环,对于破解改革的难题,探索建立新的制度,具有先行和示范作用。试点的进展是平稳的,初步实现预期要求,并积累了实践经验。今年6月第一批试点年级的学生将参加必考科目考试,这项改革将完成从设计到实施的第一轮实践。从改革试点经验看,要特别注重改革的系统性、综合性、专业性、协调性,精心组织,务求实效。

第一,把握改革的系统性,把考试改革和招生改革作为密不可分的整体,进行系统设计和安排。就考试而言,从过去只有全国一次统考,到有高职高专与普通本科相对分开的分类考试,有自主招生学校高考后的测评,有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有实行秋季和春季两次考试,外语听力实行两次考试。如何合理安排,特别是如何尽可能做到既增加学生选择的机会,又不人为地加重学生的负担,或造成教学安排的碎片化,需要以系统的思维和方法,进行模拟试验,选优设计。就招生而言,从过去的分批次、分段录取,到逐步取消批次,按照“两依据、一参考”,按专业(类)录取,这势必要求增加学校与学生双向选择,从而改变学校招生的程序和组织架构。这也需要从学生填报志愿、档案投放、学校选招直到学校发放正式录取通知,诸多环节必须环环紧扣,并有备选方案,才能实现学校与学生之间多次双向选择,学生选到喜欢和合适的专业与学校、学校招到合适和满意的学生。

第二,注重改革的综合性,使高考改革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的改革互动贯通,推动综合改革。从试点调研情况看,高考改革对现行的高中教育模式的影响是明显的,尤其是选考科目由学生与学校双向选择,必然会产生选考科目的多种组合,走班制、小班教学会改变现行的教学模式,也要求教师的学科专业结构与之对应,教室与教学设施相应调整;学生按专业(类)填报志愿,高校按专业(类)招生,学生与学校之间的双向选择,对高中学校的生涯教育与指导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这些都要求推动高中教育多样化发展。职业教育面对通过不同考试和招生方式入学的学生,如何加强科学文化教育,特别是强化技能教育与培养;高等学校如何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办出学校特色,等等,都是伴随高考改革需要回答的问题。

第三,重视改革的专业性,以专业的标准和方法,解决实践操作过程中的公平、选优、科学性等难题。高考招生具有较强专业性,例如:考试命题的质量,包括命题的依据、难易度,特别是如何测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等;不同选考科目的难易度和权重;考试成绩的呈现等。高校招生机构的设置、招生章程和程序的制定、招生人员的遴选和培训、争端的协商和仲裁等。这些都需要专业性的机构、人员和途径,逐步探索完善,妥善解决。因此,考试机构的专业化建设、教育测量评价理论与实践问题的研究、教育测量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应该纳入改革的重要议程。

第四,强化改革的协调性,统筹政府、学校、社会的关系,兼顾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利益,把握改革的时机和内部外部条件,因地制宜,积极而稳步地推进改革。政府要协调相关部门,配套解决高中教师编制、校舍建设标准、招生增加的经费、多次考试安全等方面问题;要转变政府职能,发挥专业机构的作用,确保学生的选择权和高校招生自主权,完善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制度;要采取多种政策和扶持举措,逐步增加人口大省和贫困地区高水平大学的招生名额,逐步完善非户籍人口子女在学籍地高考的政策。改革对于不同群体利益的影响是会不同的,如选考科目多样选择与农村学校师资结构错位、自主招生学校加试中的面试、全面评价中的非学业成绩的才艺和能力评价,农村学校学生会处于不利地位,除了要研究多样的测评考核方法,还需要采取必要的补偿政策。政府要强化多方协调职能,满足各方利益群体合理合法的利益诉求。这些需要协调的事项中,有些只靠教育部门是无法调动多方面的资源,需要国家进行多部门统筹协调,创造条件、合力推进。

应该看到,在改革取得重大突破的同时,由于应试教育惯性作用,一些地方、学校和社会机构习惯于用应试教育的办法,应对新高考改革中遇到的新问题,出现了新的应试教育苗头。如:有些学校按照考试时间,安排教学计划,出现教学碎片化现象。有些校外社会机构按应试和录取机会,辅导学生选课、选专业为应试做准备。这些事实虽然并非普遍现象,但却是改革的阻力,可能影响改革的正确走向,更说明了这项改革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值得引起高度重视。

改革需要形成倒逼机制,发挥联动效应。从上海、浙江改革试点的实践可以看到,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对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改革正在产生促进和倒逼的作用。例如:高中学生和高校在选考科目上的双向选择,实际上形成了倒逼机制,使早就提倡而难以落实的小班制、走班制、选课制成为普遍推行的教学形式,并进而为推进高中教育多样化创造条件。高等学校推行专业大类招生,对于高等教育专业建设、结构调整乃至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也将产生推进作用。职业教育分类考试招生办法的实施,也促进了职业学校能够招收合适的学生,培养适应职业需求的人才。专业化的教育评价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将促进政府治理体系管办评分离的改革。这种改革的倒逼机制也同样表现在教育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对教与学的方式乃至人才培养模式所引发的深刻变革。因此,倒逼机制是打破传统教育模式对改革所产生的惯性阻力的有效动力。

解决改革中出现的问题,要靠引导地方和基层用改革的精神、改革的思维、改革的办法去克服困难,保证改革的目标真正如期实现。要使改革的顶层设计真正落到实处,必须排除各种阻力和干扰,把各种形式的偏离改革方向的不良倾向扼制在萌芽状态。国家顶层制度设计为改革提供了施工蓝图,改革的深入推进,还需要按照“试点先行,分批推进;先易后难,逐步到位;因地制宜,同中有异”的路径,扎实稳妥的组织实施,才能最终把改革目标落到实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

网友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