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即将进入高校自主招生报名材料提交之后的初审公示期,是否入围,通过各高校招生网和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便可一目了然。
据了解,今年试点自主招生的高校仍是90所,其中77所面向全国招生,13所面向本省(区、市)招生,招生人数不超过试点高校招生总数的5%,与2016年基本相当。尽管高校自主招生涉及的学生数量占全国高考考生总量的比例不大,但是由于自主招生的特殊性与示范意义,每年都会引起广泛关注。
今年是“新高考”试行后的第一年,面对“新高考”“三位一体”招生等新探索,已步入第十四个年头的自主招生是否能与时俱进,准确定位?“新高考”折射出的新的高考人才选拔与录取的方向又将对自主招生提出怎样的新要求?
如何让命题更科学
从2003年第一批高校试行自主招生开始,14年来,不仅试点高校的规模从22所扩展为90所,选拔的类型也逐渐丰富多元,从单一的自主招生发展为“自主招生+高校特色招生计划”的复合型人才选拔方式,也就是人们口中的普通自招与特色计划相结合的方式。如北京大学的普通自招与“博雅计划”相结合、清华大学的普通自招与“领军计划”“自强计划”相结合、南开大学的“公能英才选拔计划”以及复旦大学的“望道计划”和“博雅杯”。
其中,普通自主招生的招生目标为考查学生的学科特色与创新潜质,而特色计划则更多地体现不同学校的多元特色,有的学校体现在人文特长,有的学校体现在理工特长,还有的侧重于综合素质的考核。
但无论是普通自主招生还是特色计划招生,命题的科学性始终是考验自主招生含金量的重要指标。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几乎所有高校的自主选拔都设置了初审、笔试、面试等环节,有个别优秀的学生,可以不用参加笔试,直接进入面试环节。而根据教育部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高校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笔试的科目已从几年前的多科减少为一科。那么,自主选拔的笔试和面试能否区别于高考命题,考查出学生的学科特长与创新潜质呢?
以2016年北京几所高校的自主选拔为例,北京化工大学的考试不仅考高中知识,还涉及逻辑思维、创新知识。北京林业大学的考试增加实验操作部分的分值,旨在考查考生的动手能力,如考官简单讲解水泵拆装原理,并给一些工具,让考生自己完成操作,或给出电路板和电线,让考生制作无线电信号。还有学校在面试中设置了如何看待电信诈骗案、如何看待阿尔法狗与李世石人机大战的结果等更为开放的内容。
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刘震介绍,2016年,清华大学的复试考官由来自20个院系的440多位专家组成。在学科专业面试中,各院系会针对不同类型的考生设计独特的面试方式。在建筑学院,面试不仅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还考查他们对于城市、空间、建筑的理解和表达。2016年首次加入领军人才选拔的新雅书院,重点从数理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人文素养、未来志向、文体特长等角度综合选才。另一新增专业方向车身设计的面试,让考生就某个物品即兴绘画,评价时不以“像不像”为标准,主要看考生的观察力、表现力和是否有设计灵感。
“尽管各高校都在自主选拔命题的科学性上下了功夫,但是考题能否真正体现出高校的特色与水平,是否足够科学严谨,尤其是能否切实考查出学生的学科特长与创新潜质依然是难题,”采访中,不少高校招生老师直言,“人才选拔是一件专业性极强的事。国外一流高校有近百人组成的专门招生组,用长达半年到一年的时间考查学生,我们国家高校的招生办公室往往只有几个人,招生录取工作也集中在几个月内,很多招生人员都是临时从各院系抽调的,无论是招生人员的规模、招生方式的优化还是命题设置的科学性上,我们的高校都亟待提高。”
如何适应新变化
今年,自主招生面临新形势:“新高考”试行第一年,部分地区合并批次录取,“一本”分数线淡化甚至将在未来面临取消,还有部分省份实行“专业+院系”的志愿填报方式,使得一所学校将有若干个录取分数线,以及这几年在浙江等地试行的“三位一体”招生也有大规模推进的趋势……高校的自主选拔,尤其是普通自主招生面临新的挑战。
以“三位一体”招生为例,已经有北大、清华、复旦等多所高校在浙江进行探索,按照6∶3∶1的比例,即高考成绩占60%,高校综合测试占30%,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占10%,最终折算为考生的综合成绩。而高校综合测试部分包括课外研究或学习、创意创新成果、文体特长、志愿公益活动、个人陈述及推荐情况的综合考查与测试。
记者了解到,“三位一体”招生在每年的6月22日左右就已经对学生的成绩给予认定,等高考成绩一出,考生就能知道自己是否被高校录取,而此时,高校的自主选拔环节刚刚进入给予学生分数认定的环节。“很多通过自主招生被给予降分认定的考生,因其通过‘三位一体’考试已经确认被高校录取,而放弃了自主招生的分数认定,这就在客观上导致自主招生在该考生身上失去意义。”
“目前,高校自主选拔、综合评价等多种招生类型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同质化倾向,尽管‘三位一体’侧重于综合评价,自主招生侧重于学科特长与创新潜质,但现实中,由于真正具有学科特长与创新潜质的学生数量并不算多,加之论文、专利、科研成果等自主申报材料一定程度上存在‘注水’‘找枪手代写’等现象,高校也很难找到特别合适的学生。”一位长期从事高校招生工作的老师表示。
如何招到适合的学生
随着“新高考”以及“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的推进,自主招生在高校人才选拔中应该承担怎样的功能定位?
采访中,多位学者表达了这样的观点:自主选拔的真正意义不在于招到多少学生,而在于打破“一考定终生”,向社会、向基础教育传递重视学生综合素质、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发挥潜质与特长的信号。
“尽管普通自主招生的定位为特色与创新,但很多招生计划还是侧重于综合素质的考核,这其实并不应是自主招生的内涵。”有学者分析。
当然,这些年来,高校招生自主权的应用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有专家指出:在自主招生试行之初,只有不多的几所高校在认真研究科学的选才标准,相当数量的学校在“随大流、打酱油”。但现在,绝大多数高校已在认真思考如何招收到真正符合学校特点的学生。
以南开大学今年的自主招生为例,学校将自主招生专业划分为数学类、物理学类、化学类8个专业类别,考生只可选报一个专业门类,每个招生专业(类)限报一个具体专业。南开大学招办负责人介绍,限报专业由去年1—3个变为今年的限报1个具体专业,体现出学校选拔人才不再广泛撒网,而是精准发力,真正选拔出认同南开“公能”素质教育理念,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
不管怎样,高校的人才选拔要多元且有特色,不同学校的人才选拔标准应该是有差异的。高校不能只看到“眼前这一锅饭”,还要想到“做饭之前用怎样的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