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预计将达795万人,比2016年预计增加30万人。毕业生初出校门找工作,第一步就是跑招聘会、投简历。可别小看这薄薄几页纸的简历,记者调查发现,由于对应聘单位不甚了解,对自身能力缺乏认识,再加上主动性不够,许多毕业生在求职第一关就困难重重。
明确自身定位很重要
3月23日,北京遭遇倒春寒,气温骤降。中午12点56分,梁书铭已等候在中央财经大学学术交流中心的门外。再过44分钟,这里有一场金融街(13.000, -0.08, -0.61%)人才招聘会。
梁书铭是第一个来到现场的学生。他经历过三场校园招聘会,已经习惯了这种等待。“一会要检查学生证和简历,本校学生先进,我们外校学生要等一等。这是校园招聘的惯例。”梁书铭告诉记者。
正说着,星展银行的招聘人员迎上来,很热情地递上一份银行介绍。梁书铭没听说过这家银行。对方只好介绍说自己是新加坡最大的商业银行,刚刚收购了澳新银行。这让梁书铭肃然起敬。“能收购澳新银行应该是一家实力雄厚的企业,但这么大的新闻我竟然不知道。”他检讨自己对这个行业的了解程度不够。
听说梁书铭是留学人员,记者告诉他,这个周六教育部留学人员服务中心在北京亮马河举办一场针对留学生的春季招聘会。梁书铭根本不知道这个信息,他甚至都不知道教育部留服中心会给留学生提供求职服务。“了解的信息还是太少。”梁书铭承认自己的就业还是相对盲目。这也是求职学生的通病:不知道自己要什么,或者想要的太多,抓不住方向。
在招聘会现场,记者留意到一家叫91金融公司前的求职队伍排得特别长。由于91金融是国家级高科技企业,员工可享受一些特殊政策,公司还为员工提供住宿,薪资待遇也不错,因此成为当天的热门求职单位。
除了风险控制、量化投资等岗位,91金融还招聘一批管培生。入职后,管培生需在公司的重要岗位轮换,由公司老总亲自担任导师,一年后将分配到最合适的岗位。记者留意了一下,几乎一半投简历的学生都是冲着管培生去的,但能够明确说出自己想要从事产品运营、投融资管理的并不多。
记者也发现,没有一个求职者问过招聘官管培生究竟要做些什么?会在哪些岗位轮换?社会调查中心的调查显示,71.4%的受访学生表示,如果应聘,也会对管培生职位感兴趣。
“这么多学生选择管培生,一方面是因为管培生受重视、起点高,更大原因也是因为很多学生不清楚自己适合什么岗位,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能做什么,就干脆选择管培生试试。”91金融副总裁施健从事人事招聘近10年,很清楚学生的心态。他认为,管培生压力非常大,淘汰率也高,只适合想要综合发展的优秀学生,更多学生其实应该奔着专业性较强的岗位去,一两年就能积累出一定成绩。
实习经历有门道
很多求职学生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也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之一就是实习太少。因为实习经历不足,还可能与心仪的工作失之交臂。通过之前的两场招聘会,梁书铭已经拿到了水木平安资本、华海保险资管的面试资格,大都被安排在近一个星期,华夏幸福(42.290, -2.10, -4.73%)基业的风控、大公信用评级已经面试完了,正在等通知。
“我觉得自己大部分工作都能做,只是实习经历太少,是个硬伤。”梁书铭估计自己可能在二三轮就会被刷下来,所以他还想再找几家公司,广撒网。看了星展银行的招聘启事,梁书铭觉得这家银行挺适合自己。“他们要求抗压性、主动性,会做销售、理财加一些资产组合,所有的条件我全都具备,而且我唯一的实习经历就是在招商银行(18.770, -0.05, -0.27%)实习过。”
这一次,梁书铭很有信心,因为自己算是比较有竞争力的求职者:从金融业发达的英国留学回来,手里拿着CFA一级证书。这是国际通行的金融投资从业者专业资格认证,全世界公认的金融证券业最高认证书,几乎金融领域所有工作都能用上,在国内能考下来的学生非常少。更关键的他是北京人,又是男孩,这是求职学生们公认的A级。他用当下年轻人最时髦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欢乐,“66666,我要去试试”。
与单纯乐观的梁书铭相比,央财本校的外地女生宁慧慧就“坎坷”得多。她一直在中信信托展台前卖力推销自己:拿过国家级奖学金,特别想从事信托行业,实习也是在信托公司。“我觉得还是很有希望进入下一轮面试的,只是实习经历太少,可能最终希望并不大。”
记者向多家企业招聘人员了解后得知,在投简历这一关,企业排查的标准依次是学校、专业、实习经历。由于是专门到央财举行的金融招聘会,学校和专业基本不成问题,企业大都将重点放在了实习经历上。
人事部门问得最多的三个问题依次是:第一,实习是自己找的还是学校帮忙安排的?第二,在实习中,感觉自己的不足,或者是最大的收获是什么?第三,为什么没有留下来?
当天下午面试的100多人中,几乎所有学生的实习工作都是自己找的,算是合格。为何没有留下的答案则五花八门,有的说发现不合适,有的说实习单位一开始就确定不会留人,没有什么让人印象深刻的答案。
而本该很有故事性的收获和不足,学生们也没有给出什么有说服力的说法。一名女生的实习简历很漂亮,她曾经在普华永道实习3年,期间被当作正式员工一样使用,还在中信建设证券、苏富比拍卖有过长期实习。她表示通过实习,发现自己对投资比较感兴趣。当面试官问她3年实习都积累了什么资源,她想了想说,“我男朋友”。听到这样的回答,面试官没有再问。
能够顺利闯过实习盘问的学生,迎来的终极问题是:你对加班怎么看?能够毫不犹豫、坚定且有条理地回答喜欢迎接挑战、不介意加班的学生,简历上往往会多出一个小记号。那些迟疑或者回答声音变小的学生,简历被直接倒扣在桌面上。
筛选最合适的人是挑战
收下一份简历,谈2分钟到3分钟, 对一名求职学生的初次面试就算结束了。当天,91金融共收到约150份简历。施健坦承,除非极其优秀的学生,否则一场面试下来,面试官对简历的主人印象寥寥。“一个招聘季,91金融差不多要收到至少3000份简历,人事部仅有两三个人负责筛选简历,哪儿看得过来?有时候就是大致扫一眼,选出进入二面的人选。”
这不算夸张,施健说曾经见过有企业离开招聘会场时,直接将一半简历扔进垃圾桶,只带走另一半,“所以有时候我们说,运气也是实力的一部分”。
但是,又不完全是运气。“我留意整个下午的面试,没有学生跟面试官要微信。”施健又指指自己,“我们俩在这里谈了这么久,没有压低声音,稍稍留意,学生就会知道我是这家公司的负责人,但也没有任何一名学生过来跟我询问”。他很遗憾地表示,如果当时有学生过来询问招聘事项,他不会拒绝,甚至学生如果直接陈述想要进入下一轮面试的理由,他会很愿意给学生这个机会。“为了他的勇气,但就是没有人来。”
没有令人印象深刻的学生,所有招聘企业都面临一个最令人抓狂的问题:怎么能从一份简历、2分钟到3分钟的谈话,判断出这个学生是不是企业需要的人?这对人事部门是个极大挑战,因为有时候学生会根据公司和岗位调整自己的回答。他们倒不是想要欺骗企业,而是他们自己也说不清楚自己到底喜欢什么、适合什么,有的人明明喜好稳定的朝九晚五,却在面试中表现得喜欢挑战,结果入职半年就离职,让企业措手不及。
为了提高成功率,企业习惯用学校、专业、实习经历当作筛子,筛选最有可能适合企业的学生。“但这些条件只是过程,不是目的。如果学生能展现出很好的主动性和抗压能力等综合素质,就算来自普通学校,也有机会。”施健说,公司里也有来自很普通学校的大专学生,已经成长为公司骨干。
因此,他建议学生主动出击,“投简历的初次面试往往只有几分钟,很难给面试官留下深刻印象。学生不要害怕问问题,也不要害怕多尝试。要知道,企业不是非要招北大、清华、央财的学生,是要招适合企业的人。如果你能够展现出足够的能力和素质,企业一定欢迎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