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志愿者,他们大多数是来自执信、省实、广雅、华附四大名校的高中毕业生,90后;一群学生,则是来自于两所外来工子弟学校的初一学生,在这个暑期里面,他们“遇见”———并共同参加由青草公益组织举办的公益夏令营,在10天的时间里,他们“自 我 探索”、“认识世界”,做实验、学人文与艺术和素质拓展。用他们的官方说法,就是让年长的学生为年轻的学生提供突破传统学习的机会,从而让两群人共同成长。
课程“遇见未知的自己”
7月20日上午,青草公益夏令营春华学校行政一班的第一、二节课是《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是这个夏令营的6个模块之一,按照组织者的设想,每个模块都有一个核心,《遇见未知的自己》就是通过对自我性格、兴趣爱好、回到过去、畅想未来的探索,来了解自己、发现自己。
在教室的后面,张贴了由每个人涂鸦的画,志愿者们鼓励这些学生每次“遇见”课后都增添一点内容,通过这种方式发掘自己的内心。有的人画的是自画像,而有的则是畅想未来有一座在海边的房子,也有一位男生随意涂鸦,没有任何内容,他告诉记者“不会画画”,所以就随便乱涂。但是他的作品依然和其他人的一起被贴在后面。今天上课的内容是拍卖自己的认为有价值的东西,比如容貌、友情、健康等等,用项目负责人的话来说,只是通过这样一种形式,能够引发大家对这个话题的思考。
而像“十天环游世界”这样的课程更像是人文知识的讲座,历史、人文、社科知识,都有所涉及。同学们最喜欢的显然是“素质拓展”这样的课,好玩又刺激,可以玩得最H igh。比如上午进行的游戏“穿越火海”是在身体不着地的情况下,让大家齐心协力将一枚硬币送入远方的杯子中,像大部分拓展游戏一样,这个课程的目的是鼓励团队合作,增进信任与沟通。
理念有思想、有行动,也有爱
在青草创始人向芯和王向的构想里,青草是这样一个公益组织:无论是大学生、高中生还是被服务的对象随迁子女学校里的初中生,他们之间是一个在互相接触的过程中共同成长的、促进青少年发展的公益机构,其中长期在青草工作的是大学生,被称为“进修生”,需要有一年以上的服务期,而暑期夏令营负责教学的同学称为“志愿者”,大多数是广州四所名校的高中毕业生,一般会参与一个具体的项目,在上课之前,他们会接受最少一个月的培训,由“进修生”帮助他们了解课程,而被服务的对象则是两所外来工子女学校的初一学生。
两位创始人都是执信中学的校友,一位是哈佛大学大三学生,一位在香港大学念大二,她俩先后休学一年来全力发展这个组织。她们希望这个公益组织看上去没有那么沉重,也不太强调志愿者和被服务对象之间帮助与被帮助的角色,实际上,她们认为更好的方式是参与到其中的青少年都能通过与其他人的接触获得自己的所需,这样才能培养“有爱、有思想、有行动力”的青少年。她们和她们的同道,都不希望因为这里面的孩子是外来工的随迁子女而给他们贴上标签。在志愿者的眼里,他们和普通的孩子们并没有什么区别,一样天真活泼。
效果第一批学员也成了志愿者
今年,青草公益夏令营在春华和启明两个学校一共开了八个班,学生和志愿者加起来有两三百人的规模。实际上,如果不是因为客观原因,他们原本打算还开设一个营区。招募志愿者和学生的工作并未遇到太大的困难。如今,“青草”创办已经有三年多,在广州的高中生群体里特别是“四大名校”的学生群里颇有号召力,许多志愿者都是因为仰慕师兄师姐们的行动而来。他们在高考完之后有很长的一段空窗期,因此志愿者大多数都是些高中毕业生。
当然,他们的父母并不都是坚定的支持者,有位志愿者的父亲就认为,同样是参加社会实践,兼职或许更现实一些。而随迁子女的家长们则乐见其成,对于他们来说,最关心的是这个夏令营收不收费。除此之外,他们当然乐意暑假有一段时间有人帮忙照料自己的孩子。而在青草公益组织里面,有四位志愿者是他们当年服务的第一批学员。这对于创办者和第一批志愿者来说是相当令人欣慰的。在他们看来,组织发展的质量要远比它的规模更为重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