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中央:发展中职教育 助力农村脱贫

首页 > 

人才

 > 民进中央:发展中职教...

民进中央:发展中职教育 助力农村脱贫

关于大力发展中职教育助力农村脱贫攻坚的提案

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

在十三五期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是几千万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中等职业教育是离农村贫困人口和底层打工族距离最近,最能直接提升就业能力和收入水平的教育类型,在农村扶贫中,中职教育不仅大有可为,而且必须大有作为。然而,当前中职教育资源的供给和农村扶贫的需求之间严重不匹配,具体表现为:

一是贫困地区中职学校基础薄弱,无法为区域产业发展和扶贫需要提供高质量的职业教育。贫困地区职业学校一般规模较小,基础设施薄弱,学校课程内容、实训设备陈旧,一些学校还在学习早已被市场淘汰多年的职业技术,因而吸引力差,招生困难,未能充分发挥促进劳动力转移或就地就业的作用。

二是相关管理部门以管理学历教育的思路管理职业教育,中职学校受到人事和财务等管理制度约束,开展自主培训项目困难,对贫困人口的培训潜力不能释放,而自上而下的国家培训项目大多与市场需求结合不够紧密。在培训资金上,来自人社、教育、农业、工会、妇联等多个部门的培训经费散、标准低,缺乏信息共享,难以形成合力,影响培训实效。

三是发达地区优质中职教育资源未能面向贫困地区发挥帮扶作用。北京、上海、广州等经济发达,汇集了大批优质职教资源的城市,由于户籍制度和相应的招生限制政策,中职学校办学规模骤减。根据北京市的规定,各普通中职学校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到外省招生,以某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为例,近两年由于政策限制,其在校生从超过5000人减少到3000人,实际空余学额2000人。很多北京的中职学校以借读或合作办学的方式招收外地生源,但这些外地学生既得不到生源地的补助,也没有资格享受北京市发放的助学金,这实际上剥夺了很多贫困学生到大城市接受中职教育的机会。

要让中职教育在农村脱贫攻坚中真正大有作为,必须健全向贫困地区和贫困人群提供职业教育和培训的供给机制,为处于底层劳动岗位上巨量劳动者的职业发展,努力提供无门槛和灵活便利的职业培训服务。具体建议:

1.实施“中职教育扶贫国家工程”。在脱贫攻坚中明确将“中职教育脱贫”列为“几个一批”中的“一批”,即统筹扶贫资金,通过职业学校给学位、企业给岗位、财政综合保障“三管齐下”,一是把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中有就业潜力的青壮年送进中职学习,将其在中职学习期间的学习费用、生活费用列入扶贫资金内,并给其家属一定的生活补助,使“一人入学,一家立即脱贫”;二是降低门槛,给未达初中文化程度、但有继续学习意愿的贫困人口进行文化补习;三是做好扶贫对象毕业后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加强跟踪管理,确保其长期稳定就业,避免因失业返贫。

2.实施“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中职教育能力提升计划”。“十三五”期间,贫困地区应将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增量部分重点放在中等职业教育上。在帮扶政策上,要避免习惯性的“扶优扶强”“扶大扶强”,应把办学特色、服务地方产业发展作为扶持的重点因素。

3.支持市县政府统筹使用劳动力转移培训经费,鼓励多种主体提供教育培训服务。一要允许在地方统筹不同部门的教育培训经费,提升经费使用的效率。要做到“三个统一”:统一培训资源、统一培训基地、统一经费管理,开展质量高、针对性强的教育培训,促进中职教育与产业、就业和创业“三业融合”。二要通过购买公共服务等市场化方式,使得职教资源充分向社会开放,根据服务人群的需求和作息特点,为处于底层岗位上的劳动者提供不拘一格的教育服务。三要依据终身学习的需要,结合学籍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将全体接受职业教育的劳动者纳入职教学籍信息系统,每个人接受的各类培训都有据可查,避免重复低效培训。

4.实施“发达地区支持欠发达地区中等职业教育协作计划”。破除政策障碍,放宽产业发达地区、用工紧缺地区、中职教育发达地区的招生限制,扩大其在贫困地区的招生规模,面向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定向招生。建立中职教育资助经费转移支付制度,即学生到哪里就读,就把经费转移到哪里。贫困学生到发达地区就读中职,经费不足部分,由国家专项支出补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

网友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