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不断提高。2016年,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仅次于985高校,高于其他所有高校。这是教育部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司司长葛道凯日前发布的消息。数据显示,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5%以上,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达到90%以上,成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来源。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市场对于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需求持续增长。但是,国内教育结构并不能满足用人市场的需求。为此,高等职业院校、中等职业院校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在过去的两年中,本市试行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试验。在培养我国经济转型急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同时,也为中学生职业发展、生涯规划提供了更多的选择。2016年,本市贯通培养计划招生8252人,实际录取4319名考生,实际录取人数达到招生计划的52.3%。尽管本市七年制贯通培养实际录取比例刚刚过半,但招生人数却同比增长了3000多人。据统计,2015年,本市贯通培养招生计划共2190人,总计录取1180人,计划完成率为53.9%。
北大、清华参与贯通培养项目
贯通培养,是北京市教委2015年开始力推的项目,现由高中、职业院校、本科高校、企业联合参与,由中职、高职或本科学校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大多为7年。录取学生无需参加高考,在学业合格后,可以获得大专文凭,此后通过专升本考试,还可以获得本科学历。
具体而言,学生在被录取后,先要接受2至3年的基础文化课程教育,再接受2至3年的专业课程及职业技能教育,最后两年接受本科专业教育。至于在哪所学校学习,要看学生选择的项目而定。
2016年,本市贯通培养项目扩大到12所院校,包括中职、高职和本科院校。相比原来的中、高职衔接项目,贯通培养引入了优质高中及本科教育资源,其中有北京工业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等市属院校,甚至还出现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知名高校。
同时,在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项目的基础上,北京市教委又增加了“高级外语人才培养项目”、“学前教育与基础教育师资培养项目”、“高精尖创新人才培养试验项目”、“中外国际学院贯通培养项目”等4类贯通培养项目,其特点都是在7年时间内由职业院校与本科院校合作培养。
其中,高精尖创新人才培养试验项目,以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为招生单位,学生前3年在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接受基础文化课程教育及相应职业教育,后4年由高职院校、市属高校及各高校高精尖创新中心联合培养。中间2年保留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学籍,最后2年保留市属高校学籍。
贯通培养专业呈现冷热不均
虽然贯通培养旨在培养高端技术技能人才,但各所院校、各个专业却存在明显的冷热不均的现象。
在所有招生院校中,首都师范大学100%完成招生计划,首医大附属卫校和北京联合大学也分别完成了计划的94.3%和90%。而第一年参与贯通培养招生的中等职业学校——北京市商业学校,与北京联合大学合作开设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两个专业,则出现了计划招生120人、980人参加面试的火爆场面。
同样,2015年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贯通培养项目的录取结果显示,全市共有近900名考生填报志愿,实际录取80人,报录比达到11:1。实际录取考生中,500分以上考生超九成,最高分数为553分,仅比普高系列的人大附中本部录取线低两分。2016年,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高级翻译贯通培养项目录取最高分达565分,依然与普高重点校不相上下。
按照改革的设计,贯通培养分为三大类,“贯通一”包括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项目外培班、非通用语和高级翻译项目、高精尖创新人才培养项目、中外国际学院贯通培养项目;“贯通二”包括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项目内培班、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外语+”项目;“贯通三”为学前教育与基础教育师资培养项目。
据透露,目前招生好的是“贯通一”和“贯通三”,遇冷的是“贯通二”,特别是其中的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项目内培班。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研究所所长孙诚表示,尽管贯通项目招生目前没有完成预期计划,但并不能以此作为否定它的依据。从大的趋势上看,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未来趋势。但是,因为大众对职业教育有偏见等原因,人们选择职业教育就学状况仍不容乐观。
贯通培养改变人才培养观念
不可否认,在人们的传统观念里,职业教育的培养总是跟“成绩差”、“只能做技术工人”挂钩。但是,随着贯通培养项目的推进,跨越高考的培养模式受到了更多学生的青睐。
目前,贯通培养试验项目的招生专业涉及电子信息、机械与数控、汽车交通、机电工程、建筑测绘、艺术设计、财经商贸、会展旅游、外语类、师范类等40多个专业大类。这些专业紧贴北京市产业转型发展需求,着眼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方向,与新时期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互联网+等国家发展战略与北京市“四个中心”的城市发展功能定位需求相契合。
业界人士表示,贯通培养项目的人才培养定位与首都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紧密对接,服务于北京建设国际城市的目标,尝试中、高、本一体化设计的人才培养新模式,该层次的技术技能人才将在未来劳动力市场中显现出较强的竞争优势。该项目的实施,是发达地区本科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为构架区域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供了全新思路。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育体制改革研究室主任王烽则表示,贯通培养把学段连接起来,如果能够从中职阶段开始整体设计培养方案,促进中职提高培养质量,就是一个可以继续探索的模式。但从根本上说,职业教育应该是就业导向。
王烽建议,不仅要考虑吸引人前来就读中职,也要更多去想如何通过这种方式,培养真正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
贯通培养制定升学转段标准
作为新兴的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路径,贯通培养教育模式依然处于探索阶段。“这些学生招进来,怎么才能真正培养成适合首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端人才?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题。”北京市商业学校校长侯光如是说。
据了解,由北京市商业学校和北京联合大学合作的贯通培养项目,采取“3+2+2”模式,前3年学籍在中职,接受基础文化课和基本的专业技能教育,中间两年在北京联合大学接受专科教育,后两年升入该校本科。
侯光校长表示,贯通并不是各学段简单叠加,然后各培养各的。贯通是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要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等方面,实现有效的、全方位的、系统性的衔接和改革。
根据北京市教委在关于贯通培养的通知,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着力提升学生面向未来的核心素养”。其中包括:“全方位推动教学组织、教学方法、教育科研、教学评价、教学资源开发利用创新,推行小班化教学、选课制、走班制、学分制、导师制,实施启发式、参与式、讨论式、探究式等教学改革,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切实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但是,本市贯通培养项目终归开展了还不到两年实践,就读的学生仍处于前端2至3年的学习过程中。因此,贯通培养各阶段的课程对接进一步引起各界关注。
今年,北京市教委在工作要点明确指出,今年本市继续推进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试验,指导学校加快制定升学转段标准,对接国外院校的语言和专业标准。目前,各校在基础文化课教育阶段以高中优质核心课程为主,适当进行模块取舍与整合,逐步形成了各自的基础文化课程教学体系。同时,根据未来职业需要和学生兴趣需求开设相应的选修课程库,不断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试验院校还倡导亲身实践、动手实验、小组学习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探究能力、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