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外书记韩震:让高校课堂成为立德树人重要渠道

首页 > 

高教

 > 北外书记韩震:让高校...

北外书记韩震:让高校课堂成为立德树人重要渠道

让高校课堂成为立德树人重要渠道

三尺讲台,不仅传播真理,更塑造灵魂。但近年来,面对多样化社会思潮和网络新媒体等的挑战,个别高校课堂、论坛却不加甄别地传出一些错误声音。如何解决这一问题,让高校课堂、论坛真正成为立德树人的重要渠道?本报记者近日专访了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韩震。

记者:近年来,学术界流传着一句顺口溜:“有的哲学研究者不好好说话,有的经济学研究者不说中国话,科学社会主义研究者没地方说话。”具体到高校课堂、论坛上,则不时出现一些错误声音。您认为其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韩震:必须指出,高校是满园春色的育人百花园,绝大多数教师都兢兢业业地为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辛勤工作。高校课堂、论坛上出现一些错误声音,是极其个别的现象。当然,由于学校是塑造未来的地方,即使出现个别问题也值得特别警惕和注意。

说到原因,既有历史的,也有现实的问题,既有外来的影响,也有我们自己的某些失误。譬如,改革开放以来,尤其在全球化和网络化的今天,许多外来理论潮水般涌进国门,其五花八门的理论形态对有些人来说有新鲜感,就可能不辨是非地趋之若鹜。另外,在高校,个别人没有建设性批判能力,就容易鼓噪一些错误言论以博得眼球和听众。再者,由于我们某些失误和不足,如思想政治教育的泛化、口号化、概念化和空洞化,不仅缺乏说服力,还可能引起反感,某些唱反调的声音就容易博得喝彩。当然,国内外某些势力也一直想尽各种办法渗透进高校,因此,我们决不能放弃警惕。

记者:大学教师最根本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但有教师认为“我的地盘我做主”,甚至打着“学术自由”的旗号传播错误思想。

韩震:教师面对的是有血有肉的人,是比自己年轻、有更长久未来的人。教师不仅传递知识,也在传递文化和价值观。我认为,绝大多数教师是有理性、有道德、有知识、有仁爱之心且负责任的好教师,滥用“学术自由”传播错误思想的人是极少的。问题在于,在学校这个思想观念的集散地,其影响比较广泛而深远。

高校是探究真理的地方,讲究“自由之精神”“独立之人格”。批判精神是创新意识的基础,是完善现实和创造未来的精神动力,我们必须保护学者和青年人的探索精神,但学者应该把批判精神与不负责任地发牢骚区别开来。生活不是乌托邦,现实中总有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是正常的,教师可能会发些议论,但应该注意界限,不能把牢骚带到课堂上。对此,应该做好引导工作。而对那些不负责任散布道听途说的消息、传播与法律相悖的理论和观点的人,要坚决制止。

记者:讲台上的自由与规范,应该如何把握?

韩震:在真理的探索中,自由与规范是统一的。只有遵循规范,才有真正的自由探索。那些不遵循学术规范,天马行空、随意造假、恣意妄为的行为,不可能走向探索真理的自由之路。我们在追求学术自由时,一是必须守法,不能传播违背宪法和法律的内容;二是必须考虑社会责任。“研究无禁区,课堂有纪律”就是这个意思。哲学社会科学的目的是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其学术研究当然不能危害到社会安定和他人安危。

记者:高校该如何构建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让教师敬畏、珍惜、热爱讲台?

韩震:高校如果出现相关问题,那当然有管理方面的责任。高校要回归本来使命,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教师要把教书育人作为首要使命。所有制度、规范和政策都要以这个使命为中心、为标准。另一方面,社会也应该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这样才能形成让教师真正敬畏、珍惜、热爱讲台的环境。

记者:教师又该如何加强自身素质,做到学术自由与学术规范相统一,让高校课堂、论坛成为立德树人的重要渠道?

韩震:教师要按照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有仁爱之心的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和水平。除了提高专业知识水平、扩大知识视野之外,还要注意三点:一是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学习,提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的认同感;二是作为民族文化的传递者,要提高文化修养,提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三是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这样才能言传身教、知行合一,提升职业自豪感和认同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

网友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