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石油大学积极探索体育教育改革,找准发力点,打出“组合拳”——
让体育成为学生的生活方式
自从西南石油大学启动健身跑课程试点以来,每个学生在校期间,都必须完成400公里的跑步里程。
这项跑步计划从2016年年初开始实施,最初只面向2015级学生。而如今,已有越来越多的师生主动加入其中。
400公里激活运动“基因”
“我们专门开发了健身跑管理系统,在固定的时段内,学生沿线路跑步,持校园一卡通在每个计时点打卡记录里程。”体育学院副院长石金亮介绍。
“400公里健身跑”既是体育改革的“发力点”,又激活了学生的运动“基因”。
学校检测数据显示:健身跑首日,就有291名同学完成了他们大学生涯的“400公里”第一跑。第一个学期的参与率达98.9%,学生人均完成里程40.24公里。
为了省去打卡的麻烦,学校还开发了“运动世界校园”手机软件,学生下载软件即可通过手机记录运动里程。
“我从小体质就比较差,也不太喜欢运动,现在加入跑步活动,对自己是一个很好的督促。”西南石油大学机电学院2015级学生何杰表示,坚持了一学期,感觉自己更有活力了,以后还将继续坚持,跑出健康、跑出快乐。
多元评价下的一体化课程模式
为了让学生真正爱上体育,西南石油大学对公共体育课程进行了“新设计”。
“将‘两年两门体育专项课’的传统模式调整为‘4年4门体育课’的新模式,形成了如今课内‘体能达标与测试+两门专项课+体育俱乐部’与课外‘400公里健身跑’相结合的一体化课程模式。”西南石油大学体育学院院长助理向剑锋说,这种“1+2+1+N”的课程模式,更加注重学生在体育课上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而不仅仅是让他们完成一两门课程。但面对越来越“多元”的课程,学生体育成绩该如何考核?
公共体育面向全校3万多名学生,要使课程改革收到明显效果,就必须建立一套科学、高效的教学考核管理系统。为此,西南石油大学与西南交通大学联合共建体育科学与健康大数据实验室,对现有的体育信息系统进行“云改造”,实现体育教育标准化、统一化管理。如今,体育学院对课外考核、赛事组织、体质测试等都采用信息化管理系统。
“体育课不是懒洋洋地玩,而是要真正融入其中。”化工学院2015级学生黄丹感叹道,“在运动过程中,老师更加重视我们的运动习惯和运动技能,而不是为了考试和分数去突击训练。”
“运动让我的学习和生活更有劲儿了”
如果说体育通识课、体育专项课是体育大课堂的“基石”与“核心”,那么最后一门课程“体育俱乐部”就是一种“延伸”。事实上,与其说这是一门课程,不如说它是一个“兴趣班”。因为在这门课上学生不必为了考试而运动,更多的是自主管理与个性发展。
“通识课注重基础培养,专项课注重技能培训,而体育俱乐部关注参与度和融合度。”向剑锋说,俱乐部外紧内松的管理方式,为的是培养学生的体育态度,使他们把运动作为习惯。
体育舞蹈大赛中的华丽舞姿,跑步比赛中的奋勇奔跑,团队比赛中的齐心协力,棋类项目碰撞中的智慧火花……这样的场景,每年都在学校全民健身体育节上演。整个体育节历时一个月,开展20多项体育项目,带给全校师生一场体育盛宴。
“运动让我的学习和生活都更有劲儿了,以后走入社会,我也会一直坚持下去。”2015级学生王楠说。
“‘认识体育、参与体育、享受体育’是这堂课的初衷。学校不断丰富课堂的内容与形式,让体育成为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西南石油大学体育学院党总支书记彭小华说。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