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讯1月7日,“清华三农论坛2017”暨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成立5周年成果展在清华大学举行。本届论坛由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主办,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题,探讨在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中国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及加快转型发展和制度创新的新思路新举措。论坛包括主论坛和三场并行分论坛,主题分别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农业补贴制度改革”和“精准扶贫”。
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邓卫出席主论坛并致辞。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原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院长陈锡文出席论坛。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副院长韩俊,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参事杜鹰,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胡鞍钢,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教授、北京大学中国农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黄季焜在主论坛发表主旨演讲。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孟庆国主持主论坛。
邓卫代表清华大学对各位领导和嘉宾的到来表示欢迎,对“清华三农论坛”的举行和农研院成立五周年表示祝贺,对社会各界长期关心支持清华大学和农研院的发展表示感谢。他认为,农研院成立五年来,取得了诸多成果,已经成为清华智库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力量。未来要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凝聚更多国内外力量;依托清华优势整合校内相关机构,广泛团结凝聚校内其他学科、学者力量;开展特色的活动和项目,推动涉农人才的培养和学科的发展。
杜鹰作了题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演讲,他总结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历程和基础,提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四个环节:一是清产核资;二是界定成员权;三是量化资产;四是建章立制。他指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需注意充分考虑农村集体经济的合作性和社区性两个特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法人地位问题;改革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
胡鞍钢作了题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怎么看与怎么干”的演讲。他指出,从“三期叠加”到“新常态”,再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不断探索、深化认识的过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现实逻辑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避免误入实践的误区,既要有短期任务,也必须具有长期战略。最后,他指出,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是提高资本市场效率,为释放“教育红利”和劳动力配置效率提供有利条件。
黄季焜作了题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问题:市场与政府的作用”的演讲。他强调,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问题是市场和政府的关系问题。政策重点须向保障国家食物供给和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变,目标价格政策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充分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参与全球食物安全和贸易的管控与治理。最后,他提出未来农业结构调整方向的政策建议。
最后,韩俊围绕“培育壮大农村新产业新业态”进行演讲,指出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和突出重点,返乡和下乡创业的背景、主体和涉足的领域。他认为,返乡创业是引领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个有生的力量,成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助力脱贫的中坚力量。人力资源回流农村创业,对繁荣当地农村,增进社会治理,修复农村的社会结构有积极作用。要促进农业的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促进异军突起,把它作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个重大举措。
据悉,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于2011年9月14日经清华大学校务会议批准设立,2011年12月29日举行成立大会。成立以来,农研院围绕中国“三农”领域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问题进行研究,致力于建设服务国家“三农”决策的一流智库,培养涉农学科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繁荣中国农村改革发展理论的一流学术研究平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