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高校创业教育应以“岗位创业”为导向

首页 > 

高教

 > 学者:高校创业教育应...

学者:高校创业教育应以“岗位创业”为导向

高校创业教育应以“岗位创业”为导向

编者按 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创业就业,是适应中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必由之路。然而,起步较晚的高校创业教育在整体上却与社会的期待存在一定的差距,本文作者带领团队深入调查了全国20多万名大学生,分析总结出我国高校创业教育面临的三大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问题一:创业教育是“培养少数企业家”吗

当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普遍存在的第一个问题是对创业教育内涵的理解有偏差,仅仅将创业教育理解为“培养少数企业家”的教育,这直接导致绝大多数大学生无法在高校接受系统、全面而持续性的创业教育。

创业教育的本质应该是激发全体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而据相关调查,我国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成功率仅为2%~3%,即使是实施创业教育极为成熟的发达国家,大学生创业的平均成功率也仅为10%。这就说明以自主创业为导向的创业教育在实现个体全面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政府、社会与高校普遍认为创业教育就是把学生培养成创办企业的自主创业者,还弱化了创业教育促进国家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基础性功能。创业教育的目标较为忽视大学生在未来就业岗位上创建新事业的意识和能力,忽略了对于高校创业文化的培育,因而在机制上难以架构完整的创业教育体系。

对此,建议我们要形成“以岗位创业为导向”的高校创业教育新理念,在培养自主创业者的同时,使创业教育更多的以培养“岗位创业者”为主,建立创业教育发展新理念,将创业教育与人的终身发展联系起来,与个人事业的成长联系起来,与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联系起来,面向全体学生开展持续性的“创业观”教育,提升创业教育的内涵和层次,丰富创业教育的形式和内容,进而在大学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文化氛围。

问题二:创业教育是“精英式”教育吗

目前高校所实行的创业教育往往是通过建立大学生创业园、与校外企业合作创立孵化器、开设各种类型的创业先锋班、设立创业学位证书课程和创业证书项目等方式。这些方式所涉及的创业人群极为有限,创业教育倾向于特定群体或“精英”学子,受益面相对较窄。这是当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普遍存在的第二个问题。

调查显示,全国在校大学生仅5.93%接受过较为系统的创业教育,毕业生自主创业率仅为2.16%。显然,高校采取“精英式”创业教育模式,以少数大学生创业实践的成功来评价学校整体创业教育成效的做法是有失偏颇的,而且高校创业教育一旦忽视了对全体学生创业意识和能力的辐射作用,只重视创业的功利性而忽视创业教育的形塑意义,高校创业教育就如同“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无法得到根本而持续性地发展。

对此,建议各高校实施分层分类的创业人才培养,实现创业教育的个性化与精细化。分层方面,一是通过通识教育、创业文化传播,培育全体学生的创业意识与创业精神;二是通过创业苗圃、众创空间等挖掘兴趣学生的创业潜能;三是通过创业课程、特色班级等发展意向学生的创业知能;四是通过孵化区、园区、实训营等提升创业学生的创业实务。分类方面,以新兴产业创业为导向,针对不同专业行业类别、不同学生类别实施不同的创业课程与创业实践,形成设计、影像技术、“互联网+”、新媒体、文创、电商、公益、综合等多个类别的创业项目布局。在此基础上,完善创业教育支持体系,建立实体运行的创业学院。其主要职责在于统筹全校的创业资源,统一制定并实施全校运行的创业人才培养方案、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创业教育教学管理与考核评价制度、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创新创业实践等领域的建设与改革等,从而成为高校对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载体和实施机构。

问题三: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是“两张皮”吗

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是大学教育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当前高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却各自为政,互不衔接,出现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两张皮现象,这是当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普遍存在的第三个问题。

调查表明,关于大学生创业知识的来源,深入影响其创业观念的因素分别是朋友圈(21.84%)、社会实践(19.17%)和企业活动(16.54%),而作为创业教育实施主体的高校并没有在提升大学生创业精神和创业知识方面发挥主导性作用。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许多高校在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上出现了偏差,忽视了与专业课程相融合的创业课程的开发与实践。即使一些高校开设了相关创业教育课程,也往往存在着数量有限,形式单一等问题,创业教育与专业领域缺乏知识的共享与融合。

对此,笔者建议创设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新机制,分步骤、分层次、分阶段在全国范围内选择试点院校,探索建立一批国家级/省部级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实验区。在实验区内遴选一批实践性和学科交叉性较强的专业,以促进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为导向,从课程体系、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师资队伍、实习实践等多个环节进行系统性改革,尤其是要探索以岗位创业能力培养进程为主线,由“岗位创业认知、岗位创业训练、创业岗位实习”三个阶段构成的连续性创业实践教学形式,以及面向全体大学生打造整体性的创业教育模块课程,为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提供有益经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

网友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