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考研政治新大纲"毛中特"学科第八章第1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中新加的内容较多,主要是在该节的最后中增加了以下知识点。考生们需要对这些新加内容多看几遍。
如何复习这些新内容?"推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新增加的,可考性很大;但又由于这个理论是刚刚提出的,还不算很成熟完善,所以考大题的可能性不大。大家需要把这个新加内容作为选择题来把握。"三农"问题是老问题,现在又重提三农,可考性也比较大,可以作为大题来准备。"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创新"一词是关键,是我们五大发展理念之一之首,所以要备加注意。
首先,章老师给大家捋一下大纲里的主要内容
(一)准确把握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是:第一,增长速度要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第二,发展方式要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第三,经济结构调整要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第四,发展动力要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这些变化,是我国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进的必经过程。
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要注意克服几种倾向。其一,新常态不是一个事件,不要用好或坏来判断。新常态是一个客观状态,是一种内在必然性。其二,新常态不是一个筐子,不要什么都往里面装。新常念主要表现在经济领域,不要滥用新常态概念。其三,新常态不是一个避风港,不要把不好做或难做好的工作都归结于新常态,新常态不是不干事,不是不要发展,不是不要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而是要更好发挥主观能动性、更有创造精神地推动发展。
(二)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
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面对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出现的一系列困难矛盾、风险挑战,必须更好落实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实现实实在在、没有水分的发展,民生改善、就业充分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提高、经济活力增强、结构调整有成效的发展。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要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位置,更加扎实地推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方式调结构的基础动力在创新,要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形成一批重大创新成果,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使创新成果变成实实在在的经济活动,形成新的产品群、产业群。
(三)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并不是起全部作用。政府着力提高宏观调控和科学管理的水平,管好那些市场管不了或管不好的事情。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仍然要坚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发挥党和政府的积极作用。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政府的职责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
要讲辩证法、两点论,把"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都用好。政府和市场的作用是相辅相成的,不是简单地让市场作用多一些、政府作用少一些的问题,而是统筹把握,优势互补,有机结合,协同发力。
(四)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树立强烈的创新自信,敢于走前人没走过的路。我们在世界尖端水平上一定要有自信,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步伐,勇于创造引领世界潮流的科技成果。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把重要领域的科技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
(五)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供给和需求是市场经济内在关系的两个基本方面,是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没有需求,供给就无从实现,新的需求可以催生新的供给;没有供给,需求就无法满足,新的供给可以创造新的需求。供给侧管理和需求侧管理是调控宏观经济的两个基本手段。需求侧管理重在解决总量性问题,注重短期调控,主要是通过调节税收、财政支出、货币信贷等来刺激或抑制需求,进而推动经济增长。供给侧管理,重在解决结构性问题,注重激发经济增长动力,主要通过优化要素配置和调整生产结构来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进而推动经济增长。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供给和需求两侧都有,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必须把改善供给侧结构作为主攻方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打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场硬仗,要从生产端入手,促进产能过剩有效化解,促进产业优化重组,降低企业成本,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简言之,就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要通过一系列政策举措,特别是推动科技创新、发展实体经济、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的政策措施,来解决我国经济供给侧存在的问题,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六)始终把"三农"工作牢牢抓在手上
坚持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三条底线,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保障粮食安全是农业结构性改革的基本底线。必须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农业技术创新步伐,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加强农村社会管理,提升乡村治理水平。继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搞好农村民生保障和改善工作,处理好政府和群众利益关系,加快完善乡村治理机制。
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要把工业和农业、城市和乡对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促进城乡在规划布局、要素配置、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生态保护等方面相互融合和共同发展。
(七)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既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又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推进城镇化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是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
必须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坚持以人为本,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坚持优化布局,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协同发展;坚持生态文明,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坚持传承文化,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
好,内容看完了,亲爱的同学们,你们真的看懂了吗?下面,章老师给大家用更直白的话语帮助彻底搞懂这些内容的来龙去脉。
前些年,我们国家领导人提出"拉动内需"口号,最明显的就是我们人人喜欢的"五一""十一""春节"七天长假,当然还有其他一些政策把内需大大拉动起来了。内需起来了,那么,问题也来了,供给方面能跟上吗?而当前中国整个经济生产能力相对还是比较低下,而且都还是低水平和低端的供应。所以,习大大适时提出要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加强结构的转型升级,要"腾笼换鸟"。
好了,既然要推进供给侧改革,那么怎样改呢?看下图:
好,这是这一知识点的基本思路。厘清了思路,同学们还是要做做题的!一定要做题!一定要做题!一定要做题!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单选)1.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综合分析世界经济发展形势准确把握我国基本国情的基础上,针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所做出的重大战略判断。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 )
A.结构调整要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
B.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C.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D.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单选)2.农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基础。新形势下,农业主要矛盾已经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为阶段性的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要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政策改革和完善的主要方向。农业结构性改革的基本底线是( )
A.耕地红线不突破
B.农民利益不受损
C.坚持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
D.保障粮食安全
(单选)3.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是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的客观要求,是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和实践发展的必然趋势。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长期以来,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是( )
A.农村的公共服务设施不完善
B.大量农民涌入城市打工
C.城乡二元结构
D.对农业的照顾政策较少
(多选)4.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必须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推进城镇化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是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因此,我们要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必须( )
A.坚持以人为本
B.坚持优化布局
C.坚持生态文明
D.坚持传承文化
(多选)5.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效率,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任务是( )
A.去产能、去库存
B.去杠杆
C.降成本
D.补短板
(多选)6.2015年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试点工作将在2017年底完成。这一关系亿万农民切身利益的土地制度改革、关系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的重大制度改革,受到了各界广泛的关注,推进农业结构性改革的底线是( )
A.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
B.耕地红线不突破
C.免征农业税
D.农民利益不受损
(多选)7.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
A.增长速度要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
B.发展方式要从粗放型转向规模速度型
C.经济结构调整要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
D.发展动力要从主要依靠投资驱动、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答案】1.C 2.D 3.C 4.ABCD 5.ABCD 6.ABD 7.ACD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