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北深州一所幼儿园的几位保育员涉嫌虐待孩子的视频在网上流传。视频中,一女子将男童放在距离地面约1.5米高的窗框上面,随后孩子被向后一推,横躺在窗户边框,之后有人拉扯孩子,还有人捏孩子的脸并拍照,视频中不断有大笑声传出。目前,幼儿园已停业整顿,3名涉事的保育员已被警方行政拘留。
虐童案件,几乎戳中大多数人心里最柔软的地方,虐童的涉事人员,也被舆论谴责为“丧尽天良”。生理、心理尚处于未成熟阶段的幼童,是社会最弱势群体,他们对伤害无力做任何反抗。而在成人-孩子、教育者-学生的身份差别中,本应成为保护者的一方突然变成施暴者,把个人行为凌驾于法律之上,对幼童造成生理、心理双重创伤,其背后有多重原因。
学前教育教师的职业素养是原因之一。要养成幼师职业素养,需溯回到输出幼师的教育机构。众所周知,国家对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人员的基本要求和前提条件,是公民通过考试获得教师资格证。学前教育教师,专科学历以上有教师资格证即可应聘。在现有幼师队伍中,毕业于专业培养各类师资力量的师范生,少之又少。受寒暑假、待遇稳定等因素吸引的大部分幼师,都是参加工作几年后再考证上岗的。在师范学院等高校,幼师教育需要进行学期制的实习阶段,实习时校方可以发现问题,实习幼师也能知道自己和职业是否契合。而在实习阶段可能发现的幼师教育问题、素质问题等,仅凭证上岗的“社会化”幼师,没有了这个筛选项。
而纵观全国屡见报端的教师虐童案件,幼师队伍专业素质问题的背后,恐怕还要看到幼师资源的紧缺。据报道,按照幼儿园专任教师与幼儿1∶9的比例计算,我国幼儿园教师尚缺241.95万人,缺口达到应有人数的53.76%。随着全面两孩政策放开,到2021年,学前教育领域需要补充近199万名幼师和137万名保育员。庞大的幼师缺口,导致校方招录教师的速度变快、选择变少。在幼师和保育员的资格认定上,也必定会流于形式,缺乏专业性考核。
另外,一面是孩子增多,一面是幼师资源紧缺,师生配比的严重失调又引出了虐童案件频发的另一问题——年轻幼师的群体焦虑。考验幼师和保育员的最大命题,就是耐心。教师队伍年轻化是不争的事实,在这些85后90后没当过父母的幼师身上,长期得不到转化的压力就会变成虐待幼童的导火索。一个幼童的哭闹就会让很多人招架不住,那一个有十几、二十几个幼童的班级呢?年轻幼师的烦躁会不会爆表?当本应快乐教学、承担幼童启蒙责任的幼师职业,渐渐变成了看管孩子、制造纪律的“红脸”角色,那他们的教育方法难免粗暴。
要给幼童营造更快乐、温暖的学前教育环境,我们需要加强幼师职前教育,提高幼师准入门槛,严格幼儿园相关监管,来确保幼师队伍的高职业素养。同时,也要看到幼师身上的压力和焦虑,减负和“降燥”,对他们来说一样重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