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师范大学:“微信课堂”群平台活跃校园

首页 > 

高教

 > 浙江师范大学:“微信...

浙江师范大学:“微信课堂”群平台活跃校园

在浙江师范大学师生们的朋友圈里,活跃着一个“微信课堂”群,教师们通过在微信平台推文,从学习到生活等各方面影响着学生。学生在这里可以听教师讲学,跟教师游历,发现汲取知识、运用知识的美好。

每周末,法政学院三楼的教室都会坐满一批“读书人”,在他们交流读完一本书的想法后,总有人写成一份读书报告,在“犊书会”微信公众号上发表。

关于“犊书会”的故事得从2012年说起。初来浙师大,法理学教师温荣发现法学系少一个理论思辩研讨的活动。“老师,我们也办个读书会吧!”11级学生程倩的提议给了他动力。当时微信公众号还不盛行,温荣将读书会记录和积攒的读书报告发表在“人人网”上。直到2014年,“犊书会”微信公众号诞生,他们才开始推文。

在之后的教学中,温荣发现单单学习理论是不够的,应该让学生体验过程,感受实务中的规范。因此他组织创办了“丽泽法苑”微信公众号,给师大法学系学生提供一个法律学习交流的平台。公众号的推文为法学系学生提供了规范模板,让学生跟着步骤学习。现在他正在完善“丽泽法苑”线下讨论案例、线上进行分享的功能。

除了温荣创建的法律学习交流平台,浙师大师生们还搭建了一个哲学交流平台“丽泽哲学苑”,它的主导人物是法政学院教授方环非。公众号设置了“哲学人物”“哲学故事”“哲学问题”“哲学论文”等板块,让读者了解并学习哲学。目前,“丽泽哲学苑”的关注量在1200左右,校外研究哲学的教授、专家占到1/3。

方环非还将公众号应用于课堂。比如在他的“哲学与人生素养”课上,针对哲学和死亡两个话题,他让学生打开公众号进行课外拓展性学习,以加深对哲学的理解。

微信公众号“楼姐的叨叨”的订阅户不足700,每篇推文的阅读量却常常超过订阅量,有时甚至是关注量的几倍。这个微信公众号的发起人是人文学院辅导员楼莹璐。初办公众号的时候,正值暑期实践,楼莹璐就发了关于她带领学生暑期实践的推文。现在,她常向往届生约稿,发布关于考研、就业等方面的推文帮助在校生。“用真实故事说话,让学生近距离与学长学姐交流。学生之间得到的启发比老师的说教强很多。”楼莹璐说,“同时还能增进毕业生与母校之间感情的联络,让他们更有归属感。”

2015级辅导员黄燕的公众号“燕姐的叨叨”,创办于2015年9月,那是新生入学的时候。

新生入学前的七八月份,不知是谁说了这么一句话触动了黄燕:“和老师不一样,辅导员应该给学生一种别样的教育,并与每一位学生保持联系,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心理。”于是,373名新生入学后,她创办了“燕姐的叨叨”。“我想把我和学生的故事记录下来,等他们毕业后,还有一些东西可以回味。”

辅导员琐事多,平时很忙。但是“燕姐”总会挤出时间写一些文字,记录当天事情,然后定时推送。每周至少两次。“最开心的是翻看后台学生给我的留言。”黄燕说,“也有学生会在后台寻求帮助,谈一些心理方面的问题,希望得到我的帮助。”

“微信公众号传播力度大、影响广,在运用学科研究为社会服务上常常能大显身手。”儿童文学社的胡丽娜说。她办起了一个叫“爱吃书的狐狸阅读坊”的公众号,琢磨适合儿童的文学读物。“这是偏实用性质的平台,做我力所能及的事。”胡丽娜说,公众号推文没有很严肃很枯燥的儿童文学学术知识,只为摸索中的父母们提供一些踏踏实实的建议。

和胡丽娜类似,非洲研究员姜恒昆南非访学归来也办起微信公众号“明危两苏问题研究”。“开始每天五条,慢慢固定为一日两条。”他的公众号一年365天推文,未曾间断。虽然研究领域较冷门,关注度却不低,驻南使馆成员、国际驻南维和部队……打开后台,还有不少国际政治领域研究者。“对驻非企业的调查情况和建议务实,以微信公众号形式推出,传播效应大为提高。”姜恒昆表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

网友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