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两个一流”核心是要突出重点,关键是要加强建设,根本是要取得成效。当前一批高等学校正在陆续策划和部署创建“两个一流”工作,在这个过程中以及在创建“两个一流”的进程中,高校都应认真思考、正确把握、妥善处理好若干重要关系。
统筹好创建世界一流与坚持中国特色的关系
坚持中国特色,是高校创建世界一流的首要前提,也是建成世界一流的根本保证。坚持中国特色,一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用好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力量和中华五千年历史传承的文化力量,坚定广大师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二要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按照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要求,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三要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各负其责、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和依法决策的水平。四要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进一步规范高校党内政治生活,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政治生态。
统筹好创建世界一流与服务国家战略的关系
高等教育办学水平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纵观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史,抓住国家发展、民族崛起的战略机遇,实现超常规的跨越式发展,是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和发展的普遍规律。主动服务国家需要、对接国家发展战略,是高校创建“两个一流”的核心价值取向。服务国家战略,一要主动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围绕“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以及高铁“走出去”等国家重大战略,充分发挥高校人才、科技优势,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二要突出创新驱动,充分发挥高校在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中的重要作用,以国家急需、世界一流、贡献突出为导向,聚焦可能产生突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产出原创性重大成果,全面提升高校乃至国家的创新能力。三要深化产教融合,创新成果转化机制,以高水平科研推动高效益成果转化,实现学科、人才、科研与产业的良性互动与有效衔接。
统筹好创建世界一流与深化改革的关系
建设与改革并重,是创建“两个一流”的显著特征。综合改革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等教育发展的最大红利。也只有通过深化综合改革,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破除制约学校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内生动力,加快“两个一流”的建设进程。一方面要厘清权力边界,充分调动院系办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坚持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明确“两个一流”建设中的学校主导作用和学院、学科主体责任,加强学校、学院与学科的统筹协调和发展,同时抓住以学科为龙头的综合改革,逐步实现以学科体系为基础配置各类资源。另一方面要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坚持“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依法治校”,特别是要注意发挥学术委员会、教职工代表大会、董事会以及群团组织在学术管理和学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形成自我约束和能妥善处理自身问题的内部管理体制和监督制约机制,提升高校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统筹好创建世界一流与建设基础学科的关系
创建世界一流大学,首先是要创建世界一流学科。科学的学科布局、良好的学科生态是提升学科竞争力和水平的关键。以基础学科为基石,围绕优势特色学科构建“高原”学科群,进而通过“高原”学科群孕育“高峰”学科点,是世界著名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学科的普遍做法。创建“两个一流”,既需要通过集中力量、精准施策,使若干处于国内前列、在国际同类学科中具有比较优势、能够体现办学特色的学科率先冲击世界一流水平,进而带动学校整体迈入世界一流大学行列;又需要统筹兼顾、协同推进其他基础学科的建设发展,从而不断产生新的优势学科增长点。这就要求高校进一步凝练学科特色,制定科学的分层建设规划,同时建立一套“能进能出”的重点学科建设动态调整机制,适时淘汰绩效差的重点建设学科,择优补充建设成果好的其他基础学科为重点建设学科。此外,还应进一步打破学科壁垒,加强学科融合,促进新兴交叉学科“异军突起”。
统筹好创建世界一流与服务保障的关系
“两个一流”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有强有力的服务保障,并且使各方面工作形成强大合力。围绕“两个一流”创建工作,要突出推进管理创新,特别是创新管理理念、完善组织架构、改进工作方式,不断提高管理质量和效率。要突出强化条件保障,进一步统筹好人、财、物、房和信息等重要资源,重点向高层次队伍建设、高水平科技创新和高质量人才培养倾斜。要突出加快开放办学,推进与国内外政府机构、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开展形式多样的合作办学和联合攻关,为“两个一流”建设提供可持续的动力支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