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本报从省和义乌市层面获悉,省高层领导曾在调研义乌“文博会”(文化产品交易博览会)如何加强“交易”属性时提出,义乌市文化产业发展有所欠缺。
领导一声“批评”引发了连锁反应。据本报了解,义乌市方面目前正在密集调研文化产业,研究出台系列相关政策。
“目前还在调研期间,尚未有任何成形的方案设想。”义乌市外宣办文化产业发展科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但她并未否认省高层曾表达过相关意思。
“相比于其它城市,义乌的文化产业发展起步已经落后了,我们之前就有这个想法,前一段时间开始实施调研。”上述外宣办人士说。
这得到了义乌市文广新局相关人士的证实,“一两年前就已经开始调研,最近确实更加密集,主要对象是一些国家级文化产业基地、文化企业、文化产业发展突出的各级政府。”
作为五个国家级“文博会”中唯一一个以“交易为主”的城市,义乌文化产业侧重交易。以此为特色的文化产业,在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看来,优势在于文化制造业产业基础。“义乌是第一个首次举办文博会就的城市,因为赞助和客户很多,一切都是水到渠成。”
据参与义乌文化产业政策研究的政府系统人士所说,文化创意产业或将成为义乌市文化产业扶持政策的主要提法,侧重点或将与过去有所不同,等也将包含在内。
保守估计,相关扶持政策方案即将在近一两年内出台,“目前主要是内部大致有个方案,但还需要财政等多个部门商讨通过。”
不过,义乌的文化产业之路却面临着诸多挑战, 陈少峰就指出,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是,目前义乌的文化制造业的出口盈利已接近饱和,光靠数量规模发展难以为继, 急需提升品牌能力,打破传统的“硬件思维”。
如何避免像其他地区那样一哄而上建设文化产业园区、集聚区,进而造成资源浪费等问题,也成为摆在义乌面前的挑战。
本报记者整理发现,长三角一带上海、杭州、宁波、嘉兴、吴江、无锡等省市都在力推文化产业基地,投资达百亿的项目不在少数,但类型却较为雷同。
而在全国,截至2012年4月,中国已建成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共计1216个,东部地区的广东、上海、位列前三名,广东和上海的创意园区超过100个。
不仅如此,在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密集的地区,与商业地产走势重合度较高。只有不到10%的文化创意产业园真正盈利,超九成处于亏损、难局面。
“仅靠规模盈利,陷入了低水平的同质竞争,而且现在文化产业园一哄而上,有圈地的嫌疑,建成后物业不加选择地出租出去,纷纷地产化、硬件化,各地兴建大剧院、文化一条街等硬件设施,却没有实质文化内容生产和产业链形成。”陈少峰指出。
他强调,地方考虑文化产业发展时应注意定位是否清晰,是否有明确的产业形态,能否产生集聚效果,以及该地区是否具体发展的核心资源。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