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两类高考"新动作 沪选拔人才标准应不同
酝酿已久的高考改革方案,终于又传出最新消息:高考将分两类进行。
根据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前天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的介绍,我国今后将实现面向两类人才的两种高考模式:第一种模式是技术技能人才的高考,考试内容为技能加文化知识;第二种模式就是现在的高考,学术型人才的高考。
谈及这一最新的高考改革动向,沪上不少教育专家介绍,上海从2005年起,就已经率先试点高职专科层次自主招生,探索高职招生和普通高考录取相分离。
“在新的高考模式下,学术型高考和技能型高考针对两类不同的人才,在文化测试的内容上理应做出进一步区分。”不少专家在接受采访时如此建议。
上海专科自主招生已试点技能考
“两类人才、两种模式高考”,这一最新发布的高考改革动向听上去很“突然”,但实际上,无论是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还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均提出要“逐步建立招考分离、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
在上海,相关改革试点早就起步。就在今年,还出现了更多具有风向标意义的“新动作”。
3月1日,上海部分院校专科层次自主招生考试举行。33所参与招生试点的院校中,部分院校已把“技能考试”纳入自主招生考察的范围。在上海电机学院,报考机电类专业的学生今年直接接受动手能力考核。上海电机学院副校长杨若凡介绍,学校对应届高中生文化理论知识的检验,主要的依据是高中学业考成绩。除此之外,学生的工程素养、动手协调能力等等,都是传统的笔试无法考察的,需要一种新的考核方式。今年,上海电机学院在自主招生时,一道“试题”就是要求学生在一箱子工具中选用合适的工具,拆装机械模具。
在上海,一些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民办高校,在自主招生时纳入技能考试的做法启动时间更早。
据东海职业技术学院负责人项家祥教授介绍,在今年3月自主招生时,该校就将动手技能列入考核范围。一些有技能合格证书的考生,如果足够优秀的话,可以免试入学或者是加分。
按照市教育考试院的规定,参加专科自主招生且被高校录取的学生,无须参加6月份的高考。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动向是,今年,上海将首次开启中职教育与应用本科贯通式培养模式。根据市教委的方案,“中职+本科”的7年学习期限中,学生在完成3年中职教育后,要参加“转段”考试。其中,除了参加文化课,还要参加技能测试,两者成绩将各占50%。
选拔两类人才标准应不同
从2012年开始,全国有多地开始实施技能型人才高考和学术型人才高考分开进行的措施,比如湖北、山东等,都取得较好的效果。“高考新方案的出台,将对院校办学产生较大影响。”项家祥认为,尤其对更多公办的、以技能型人才培养为主的院校来说,原本的高考模式使他们难以突破对人才的选拔标准,而现在,机会就要来了。
“传统的高考模式,都是按照学术型学生的培养目标选拔学生,即便是二本或者三本院校,也会收到‘高分低能’的学生。”一位任教于沪上一所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授坦率地告诉,“就以我们学校为例,学生基本上都是考一本或者冲击更好的学校没考上的,他们的人生目标并不是成为一名优秀的应用型技术人才。4年读下来,他们学得不开心,对学校来说,也是一种教育资源的浪费。”
由于职业院校和普通高校的招生无法体现区分度,一方面,报考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并不一定能在重视选拔性的普通高考中胜出;另一方面,学生需要展示的能力又没能通过现有考试体现出来,难以被职业院校发现。
以上海“三校生”高考为例。去年,上海30所院校参加“三校生”高考招生,录取新生5158人,完成计划的99.36%,有5所院校因生源不足没有完成招生计划。
杨若凡分析,像“三校生”高考这样的全市统考,对相当一部分中职院校的学生来说,门槛比较高,因为很多中职院校在文化科目教育上的标准都不一样。“反过来考虑,是不是也存在着一个可能:文化考试的门槛还是太高了,而今后从事工程技术职业所需要的技能素养,在现有的‘三校生’高考模式下却没能体现出来。”
高考改革将倒逼院校转型
今后的高考将形成两种模式,对更多院校来说,这个改革动向直接意味着“转型”。
据鲁昕介绍,教育部将做600多所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职业教育类型转变的工作。据相关统计,我国普通高等院校共1200所左右。这就意味着,有50%的学校要淡化学科、强化专业,按照企业的需要和岗位来对接。“我们最近已经成立了联盟,已有150多所地方院校报名参加教育部的转型改革。”
据上海应用技术学院一位负责人介绍,现在的高校,不管是培养应用型人才还是学术型人才,都是按照学术型人才培养的学科体系来进行的。但事实上,像德国等国家在应用人才培养方面,应用技术类大学都是按照技术体系来设置专业、课程并进行人才培养的。“高考方案改革后,我们的教学体系相应地也会发生变化,应该也会按照技能型人才培养需求来进行专业设置。”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