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8位归国留学人员拿走1300万元扶持资金创新创业,这让很多人感到羡慕;一年后,个别企业已经实现了人均产值200万元的扩张升级,很多专利技术都极具发展空间。作为大连市首批“海创工程”的入选者,郭方准、李丕、吉立人、苏磊、纪华雷、崔云翔、柴卫平、张建洲,这8位智者用新兴高端产业实现了扎根祖国激情创业的梦想。
有好技术就要带回祖国
留学日本的郭方准,放弃了日本同步辐射光科学研究中心终身职位研究员的工作,选择在2008年在大连创办齐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至今,已经申请了近20项国家专利。郭方准致力研究的真空产品,更是一个从民生到科研,甚至到军事等高科技领域都有涉猎的重大产业,其市场规模之大不可估量。齐维科技生产的超高真空部件,不但填补了国内空白,还实现了对欧洲、美国和日本等十余个国家的出口。
曾就职于美国贝尔实验室的李丕,获得过贝尔实验室全球最高奖(每年两项)——贝尔实验室总裁奖。2008年,他选择回国创办大连天维科技有限公司。其自主研发的iTVi智能高清多业务系统终端,融合电视高清视频、互联网丰富内容、电信网通信互动等特点,引导大众用户的娱乐从书房回归客厅,是数字电视、互联网及电信网完美融合的产物。
毕业于英国威尔士大学新港学院工商管理专业、获得硕士学位的纪华雷,2008年创办大连戴安科技有限公司,拥有国家发明专利2项,申报美国专利1项。智能型背心式高频振荡排痰机的研发,将改变传统的治疗手段。经医院试用,医用型智能排痰机治疗有效率提高35%,治疗时间减少70%,安全可靠;家用型将以成本优势进入社区和家庭。
“海创工程”用“3231”留住“海归”
“海创工程”是指大连市海外学子尖端人才归国创业工程,是推进大连市吸引海外学子尖端人才来连创业的工程,是落实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和辽宁省十百千高端人才引进工程的具体措施。“海创工程”的目标是:通过5年的努力,吸引50位海外学子尖端人才来连兴办高新技术企业,从而优化我市产业结构,改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
这项工程也被概括为“3231”工程,即“一次性给予海外学子尖端人才创业企业200万元创业启动资金、不低于200万元的创业投资、不低于200万元的资金担保,连续3年免租金提供不低于100平方米的办公场地、不低于1000平方米的标准厂房、连续3年免租金提供不低于100平方米的生活公寓”的“重磅”优惠政策,彰显出大连市进一步吸引海外学子尖端人才来连创业的决心和力度。
瞄准高端项目积蓄产业活力
去年首批入选“海创工程”的项目,共同特点是都与我市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紧密相关。在8个项目中,有3个属于电子信息技术项目,数量最多,这与多年来我市重点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息息相关。两项新能源及节能技术入选体现了我市大力发展绿色产业、低碳经济的强烈意愿;高科技改造传统产业项目的入选体现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努力。
今年的海创周期间,第二批“海创工程”项目即将签约,记者采访了解到,即将签约的12个项目涉及5大领域,即电子信息—软件、电子信息—硬件、生物与新医药技术、新材料开发技术、新能源与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入住,为城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升级提供重要支撑。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