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面对高中引入境外课程热 需把握国情区情“冷”思考
面对国际课程纷纷引入的热潮,需要理智的“冷”思考,遵循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进行本土化的融入。在近日举行的2013年杨浦教育国际论坛上,不少教育专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当前我国高中对境外课程的引进,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热潮”,全国各地引入的境外课程多达几十种,主要有IB课程、AP课程、BC课程、A-LEVEL课程、PGA课程、SDP技能拓展课程、NCC英国国家计算机中心课程、DSD德国理工课程、Pre-U剑桥大学预科课程等,上海各类高中申请试行的境外课程也接近20种。
上海市基础教育国际课程比较研究所所长唐盛昌提出,这一引进境外课程“热”的背后,需要我们把握国情、区情进行“冷”思考。他指出,对某一境外课程是否要引进的判断,需要立足于我国课程建设“走强”的视野,也就是说要思考该国际课程是否在某些方面或整体系统方面与我国现行课程水平相当,或具有一定的优势与可借鉴之处。有些境外课程,可以作为研究对象,但不一定非要引进我国高中加以实践,这就要判断对其引入是否有利于我国课程改革的水平提升。
即使引入国际课程,也要打有准备之仗。唐盛昌说,对境外课程的引进,学校是否做好了相应的软件与硬件条件的准备,包括将引进的境外课程适合于怎样的学生以及对学校特色、个性发展有什么促进的思考,对该课程的结构、教材、教师、实验条件与教学设置的准备,思考与学校现有课程关系的处理,是整合、融入还是两个体系并存等。
有些学校看到同类学校在引进境外课程,但自身条件还不具备,就匆忙去引进,更多的是依靠中介机构的力量,包括师资、教材等,学校在该课程引进与实践中并没有发挥主体作用,往往处于被动状态,存在诸多隐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