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学习的几个误区总结

首页 > 

高中

 > 高中地理学习的几个误...

高中地理学习的几个误区总结

许多学生反映了这样一个现实:高中阶段地理学习的内容最多,记忆的知识最零碎,在文综训练及考试中,地理失分率最高,学习地理难,学好高中地理更是难上加难。我在教学过程中总结了几条高中地理学习的几个误区,下面简单做一下介绍。

一、重练习,轻课本。

不论是新课学习,还是旧知识的回顾,大部分同学片面追求习题的训练,翻阅大量的资料、习题,把课本抛在一边,搞题海战和重复战,舍本求末,结果收效甚微。如:学生反映较难的地球运动一节,如何解决光照题、太阳高度角、时区区时的计算,确是高考中的难点、重点,但分析问题的依据仍是以课本中的那三节内容为根本。

二、懒总结,散沙一盘。

缺少自我总结,复习时满眼是菜,不知该如何下手。做题随意性大,为做题而做题,缺乏规范性、严密性,失分多,成绩上不来,学习信心不足。另一种较典型的是避重就轻,动笔少、动脑少的题目简单一写,遇到重分析、要表述的题目时,避而远之,待老师讲评时吃死食,增加记忆负担。学习习惯差,考虑问题不周全,答题草率。

三、只推车,不看路。

不及时纠错,不积累教训,不储备经验,只要车子不倒,低头尽管推。做过的,看过的,印象肤浅,似曾相识,却道不出所以然来。无阶段性总结,不愿坐下来回头看看。从不问自己的路走的对不对,哪里爬起来,哪里再倒下去,无计划性。

四、重形式,轻效果。

很多学生的学习流于形式,买的资料不少,看的做的不多;做的题很多,细追究、重思考的不多;失败的次数不止一次,认真总结的次数很少。学习上有一种应付了事、熬时间的心态,以量和过程来安慰自己。看书学习时心浮气燥,一目十行,一段时间下来效果微乎其微。这种浮光掠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带来的结果就是一看就会,一写就错。

五、走极端,缺乏针对性。

重图轻文。地图是地理学习中储存和传递信息的一种最普遍也是最重要的形式,类型多种多样,可以从多种角度表达地理内容。如果一味的偏重记忆图表,轻视需要反映在图上的相关内容,结果只是了解图上的显性的、局部的信息,却分析不出图背后隐性的东西来,答案也就无法圆满的解答出来。如区域图的识记,如果只记得甚至是也能准确的判断出所给的区域位置,却说不出这个区域里人文的、自然的地理特征,既使写出答案来,也是表面的、肤浅的。

重文轻图。课本知识记忆的很熟练却落实不到图上,满腹文章,却不知该说哪一句,离开了地图,地理学习就成了无源之水,盲人摸象。

这两种原因导致图文不能链接成块,缺乏知识的整合能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

网友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