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只需轻点鼠标,180份含有选择题、填空题和计算题的物理作业,最多用30分钟便全部批改完毕。在武汉市第六十四中学,三位物理老师利用课余时间,自学互联网技术,用了四年时间为学校师生逐步研发出了一套教育云系统。这套系统不仅将老师从每天繁重的作业批改中解放了出来,还形成了作业大数据,为老师制定教学计划提供参考。
昨日上午,长江日报记者在研发人员郑超的指导下,登录了云平台。在他的作业管理页面中,存放着八(2)班每一天的课后练习,他可以对任意一天的作业进行批改、查阅、分析。改完作业后,此次作业每一道题的正确率、每道题有哪些同学做对或做错、每个同学的正确率,都会有清晰的柱状图显示。哪个题目正确率低,哪个同学成绩退步了,一目了然。
同为研发人员的张文虎介绍,这套系统的初衷是将“互联网+”应用到教学中,改变传统的作业批改方式,让老师们不用再花大量时间进行重复劳动。以物理学科为例,使用云平台之前,每个老师带三个班,一个班60个学生,每天就要改180份作业,负担很重。而现在,改物理作业就像高考阅卷一样,选择题系统自动批改,填空题和计算题则有专门的答题卡,学生每天上交答题卡,老师扫描进电脑阅卷,“刷刷刷速度飞快”。
不仅改作业的速度上去了,系统还生成了一套宝贵的大数据。“以前改作业,改完就累死了,根本不可能再去分析学生正确率多少,哪道题错最多。现在数据自动生成,每天的作业都能生成一份学情报告,我能很快知道学生的知识点掌握情况,从而调整授课节奏,并能对学生进行个性化辅导。”张文虎说。
“有了这个云平台,物理的教学方式被彻底改变。”该校物理备课组长张明辉说,系统采集到丰富的作业数据,让老师有了很可靠的教学参考。每天的作业不用再笼统地从第一题讲到最后一题,只需要挑重点讲,提高了效率。而初二学生唐念表示,云平台还为每个学生建了一个错题本,每一天的错题自动归档,随时可以查阅,不需要再花时间手抄题目和总结。
目前,该系统已在物理、英语、政治三个科目上全面使用。
链接>>>
探讨新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
全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现场会11月在汉举行
记者昨日获悉,由教育部主办的2016年全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现场会将于今年11月在武汉市第四中学举行。届时,来自全国各地的5000余名教育工作者将齐聚武汉,交流教育信息化经验,探讨新技术手段在教育中的应用。
据介绍,目前,信息化手段已广泛应用到武汉中小学课堂,传统授课模式被改变,交互式课堂成为主流,依托武汉市教育云平台,老师、学生和家长实现联动。以武汉四中为例,学校开办了两个信息化实验班,该班每个学生都配有平板电脑。课堂上,老师、学生之间可就课堂问题随时互动,学生参与度更高,同时提高了课堂效率。课堂外,老师利用云平台备课、授课、评价作业,学生能随时在云平台上预习、自学、自我检测,家长也可登录云平台,掌握孩子的学习进度和效果。现场会期间,武汉信息化课堂、教育云空间应用、网络教研活动等参观互动活动,将向全国中小学教师展示武汉基础教育信息化成果。
武汉市自2012年11月启动教育云示范工程试点以来,政府投入约6亿多元,完成1.58万间教室电子白板全覆盖,为5.8万名专任教师配备了电脑。全市所有中小学、所有专任教师以及57%的学生开通了网络学习空间,逐步实现“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今年,全市还进一步开展中学生计算机配备、更新,创新建设模式,中学生人机比达到7∶1。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