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课堂提质不易 要“瘦身”更要“健身”

首页 > 

高中

 > 大学课堂提质不易 要...

大学课堂提质不易 要“瘦身”更要“健身”

“目前,我国的大学课堂普遍以大班为主,少则四五十人,多则一二百人。大班课把学生全部扫一眼都难,更谈不上交流互动,睡觉、聊天、玩手机,甚至逃课都不是什么稀奇事。” 在湖南大学教学督导团成员李玉平教授的描述中,大学课堂生态得以窥见。

一流大学必须要有一流的本科教育,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高等教育的发展,研讨式学习模式逐渐涌上课改浪尖。从教的被动到学的主动之间,需要怎样的精细化的磨合与探究?“大班授课、小班研讨”教学模式跃入湖南大学教改视阈。

把课堂还给学生

在湖南大学前进楼503教室里,一段关于疯牛病的视频播放完后,生物“李达班”的蒋同学上台作了20多分钟的主题发言。

过程中,任课教师李新梅在一旁适当解释过于深奥的知识点,并穿插讲解事先写在黑板上的关键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要点。蒋同学发言完毕后,不少同学向其抛出自己的问题或质疑,蒋同学再一一回答。期间,李新梅也不时参与讨论、引导。

这是李玉平印象深刻的一次小班研讨课。从事教学督导与教学管理工作多年,李玉平非常关注“小班研讨课”这种教学模式,进行了全方位的听课与探讨。在他看来,小班研讨课上,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角,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该校生物学院郭新红教授早在2005年就开始探索互动教学。她尝试采用“辩论教学”模式,将学生分成正反双方,就课堂要点进行辩论。“在你来我往的观点交锋中,同学们对各个知识点加深了理解,一节课下来,他们常常意犹未尽。”

该校设计艺术学院更是实施了一种“从讲授式教学到群体参与型教学的转变——基于学生创造内容的教学模式”。在这里,教师和学生完全是平等的主体,都是学习的参与者,知识的创造者。4次获红点设计大奖的学霸范石钟的很多创意就来自这种交互讨论课。

从2011年起,湖南大学从大学数学、英语等多门基础课程试点开展“小班研讨课”。2013年,在全校全面推行“大班授课,小班研讨”的教学模式,各专业的学门核心、学类核心和专业核心课程多数开出了小班研讨课,每个小班不超过30人。

挤掉酱油课

推广小班研讨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人才培养方案的设置、紧缺的师资、需要时间来培养的学生学习习惯、按大班建设的教室资源都是在教改实施中需要面对的问题。探索过程中,湖南大学先后于2011年、2015年两度修订本科专业培养方案与指导性教学计划,强化配套改革,以保障改革顺利实施。

在2014年教改专题调查中,不少学生反映增加小班研讨课后,课程负担过重,老师同学都很疲劳。“针对该情况,学校2015版培养方案适当压缩了一些必修课,尤其是挤掉了一些‘酱油课’,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该校主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陈收介绍。

按照新版培养方案,湖南大学明确周学时数不超过26学时,减少幅度达20%。以前,湖南大学学生在校4年要上4000多节课;改革后,压缩到3000多节课。

湖南大学将逐步推行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教师。比如高等数学课,学校安排多位教师同时上,学生自由听课;上了2周后,请学生自己选择上哪位教师的课。2015-2016学年,该校共有124个课堂、73位教师参与了学生自主选择课堂的试点工作。

“按照新版方案,‘大班课’精上,增加课程深度和挑战性,在保证教学大纲整体进度的基础上,着重提出学科基础和前沿开放性问题;在小班课上,知识被视为可探讨的、可怀疑的,教师采用启发式、案例式、讨论式的教学方式,去培养学生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形成。” 陈收说。

建立教学助理制度

师资紧缺是国内各大高校推行小班研讨课面临的普遍问题。在教学资源有限的现状下,对于肩负教学和科研任务的教师来说,开设小班课无疑会使他们的工作量加倍。针对这种情况,湖南大学引入硕士生、博士生担任“小班研讨课”教学助理。

然而,初出茅庐的研究生助教如何才能保证小班课的质量?“为了确保小班研讨课的教学质量,我们有三条重要措施:一是必须持证上岗;二是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把教学助理专题培训作为重要工作任务,帮助研究生过好小班研讨教学关;三是小班研讨课教学计划、方法与组织等,由大班课任课教师指导、监督、审查和评估。”教务处处长兼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任王文格教授告诉记者。

2012年下半年开始,湖南大学从全校各学院聘请经验丰富的教师作为教学导师。2014年秋季学期,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又对培训方式作出较大改进。从“单一学校培训”到“学校基础培训与学院专业培训相结合”,内容包括上课规范、上课互动技巧、应变能力等基础方面,同时强化与各个学科相适应的专业内容培训,上岗证的考核也从考勤为主改为考勤与考试结合。

“几经选拔,成为了小班研讨课教师。都说教学相长,我自己也找到了更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方法。有了这个教学经历,就业时我会更加自信。”“广告学概论”课程助教、新闻传播与影视艺术学院研究生阳璨在自己的助教总结中如是写到。

2012年以来,该校共组织7期教学助理专题培训, 参加培训有2600余人,其中2430人获得合格证书,每年聘请教学助理700余人。

不以考试论英雄

小班课改变“填鸭式”教学,有效拓展课堂教学空间,增加了师生互动的机会,然而并不代表学生的观念和行为会随之转变,怎么办?为此,2012年湖南大学出台了《本科生课程成绩评定及提交办法》,学期成绩不再因一张考卷一次考试确定,而包含日常考查、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等部分,每部分所占总成绩的比例不超过50%。

该校文学院的刘舸老师是 “注重教学过程、淡化期末应试考试”理念的践行者。“我在学期一开始就根据课程内容选出多本文学著作,列出书单,由同学们自由选择去阅读。根据他们在小班课上对书籍的阅读汇报以及参与讨论发言的情况打分。这部分成绩会占到总成绩的40%甚至更多。”

有了“平时成绩”的杠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有了较大地提高,大家积极参与平时课程的讨论、分组合作等多项互动内容。工业设计专业大三的学生成松斌在开学不到一个月就开始忙碌起来,着手准备“无人驾驶汽车”主题相关的设计方案,他需要在《人机交互设计》这门课上进行主题汇报。

加大教学投入

“大班授课,小班研讨”教学模式对教室的结构布局要求较高,主要需要大型阶梯、小型活动桌椅两种类型的教室。为此,该校集中对几所公共教学楼以及学院小型教室进行改造,改成活动桌椅,每个大教室增加3至5台投影设备、增加黑板数量和扩音设备,便于开展各类形式的“小班研讨课”。

与此同时,湖南大学重构本科实验实践教学体系,2012年至2015年间投入近两亿元,着力建设物理、化学、计算、生物、力学、电工、电子、仿真、艺术九大校级基础实验中心和金工、电工、电子、语言四大校级实训中心,并建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集课程建设、自主学习、服务与管理服务为一体的网络平台——课程中心系统。

与2011年相比,2013年该校研究型大学学生就读经历调查数据显示,对“整体学术经历”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学生比例增加5.25%,2015年本科生就读经历调查数据显示,与教师进行交流、寻求学术帮助、参加研讨等各维度师生互动频度均显著提升。同时,学生们也提出了希望增加实践课、增加课堂趣味性、教学手段应更多元化、根据课程教学需要科学设计和安排小班研讨课课时等等建议。“小班研讨”看似只是小小的改变,实则承载了很多,这一模式的完善任重道远。

书记微评:

随着高校的扩招,生师比扩大,大班课比例逐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一定程度上存在师生互动缺乏、学生参与度低、教学质量不尽人意等现象。过多的课堂讲授,导致教师过于强调知识传授而忽视思维训练,学生疲于应付课堂学习而忽视课后思考。在大班课上,知识往往被视为不容置疑,学生被当做接受知识的“容器”,而非具有思辨能力的主体。

大学的教育不能像幼儿园、中小学,还是排排坐,规规矩矩,而是要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因此,上课人数较少固然是小班课最明显的特征,然而,人数少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小班教学。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从“教”为主模式转变为以学生自主“学”为主的模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我们希望在小班课上,知识则被视为可探讨的、可怀疑的,教师采用启发式、案例式、讨论式的教学方式,去培养学生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形成。这才是推行小班研讨课的根本原因,而“大班授课,小班研讨”应该是现有条件下,有效兼顾规模化办学及提升教学效果的教学模式。

——湖南大学党委书记蒋昌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

网友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