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特级教师制35周年:名师谈“弯路”

首页 > 

地方

 > 上海

 > 沪特级教师制35周年...

沪特级教师制35周年:名师谈“弯路”

“志存高远,守护教育者的尊严。”

——于漪老师

“护长容短。”

——徐红老师

“兴趣和热爱是最好的老师。”

——柯元炘老师

“让我们用成功激励孩子获得更多更大的成功。”

——刘京海老师

“慢下来,守望成长。”

——汤青老师

(选自《箴言集》)

【新民晚报·新民网】35年前的金秋时节,上海首次有17位中小学教师获得了在普教界既具先进性又具专业性的最高荣誉称号——特级教师。至今,本市已先后评出了11批共747名特级教师。“特级教师”赋予他们的,更多的是思索教育理念、教育方式的与时俱进。今天,他们中的20多名代表汇聚华东师范大学,与未来教师们分享他们的成功喜悦与挫折磨砺。

1978年4月22日,邓小平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采取适当措施,鼓励人们终身从事教育事业。特别优秀的教师,可以定为特级教师。”当年秋季,上海评出了首批17名特级教师,分别是臧慧芬、钱杭宝、吴惠娟、徐佩玖、杨德昌、卓仁爱、林有禹、柯元炘、赵赫、沈蘅仲、于漪、刘永贞、周朋寿、周继光、袁定一、张冠涛、陈美兰。这17个闪亮的名字,镌刻进了上海教育史,也树起了师德风范的标杆。

然而,首批特级教师们在谈及往昔的工作时,更多的则是反思,希望青年园丁不要重蹈他们的“覆辙”。年过八旬的于漪老师清晰地记得,当年上海的首批特级教师命名大会是在市政府大礼堂举行的。由于当时我国还没有恢复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因此,她是以杨浦中学一名普通语文教师的身份,直接“晋升”为特级教师的。“对于这个天上突然‘掉下’的馅饼,我唯有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师德修养和教学水平,才能不玷污特级教师的光荣称号。”于老师话锋一转说,教育也是遗憾的艺术,回想当初在讲台上虽然尽心尽力,但仍有许多教学上的不足与缺憾,所以特别对不起学生们,“现在年纪大了,上不了讲台了,作为教师的事业生命也萎缩了一大半。因为,一名教师只有扎根于课堂才会有旺盛的生命力。”

77岁的长宁实验幼儿园特级教师赵赫说起了自己走过的弯路:“以前我一直要求孩子听话、希望他们循规蹈矩,并不鼓励他们去冒险。在评上了特级教师后,我越来越多地自觉去接触、了解世界先进的幼儿教育思想,我自己的想法也逐渐发生了转变:应该创造一些条件、一些机会,让孩子去冒险,这会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在任园长期间,赵赫在幼儿园里首次引入了“小山坡”地形,一改原来的平地布局,为孩子们的户外运动设置了多重“障碍”。

参加今天由市教卫党委、市教委和华东师大共同主办的“卓越”与“未来”对话座谈会的免费师范生们,还收到了一份珍贵的礼物——一本由与会的特级教师们题写的凝聚他们教育生涯心血的箴言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

网友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