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子们到美国留学的目的,除了接受更优质的教育充实自己,接下来就是为了以后就业铺路打基础,那么美国留学哪类人最容易找到工作呢?查字典新闻网为大家解析一下。
第一类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用GPA秒杀招聘官
这招属于中国留学生中的诸多学霸。其实对GPA不要有太变态的要求,80%的课拿A左右就差不多了,但是也有很多GPA跌落4.0就得抑郁症的例子。
当学霸、门门功课A+其实是很难的
当然,除非你天生就是学神。比如某童鞋16岁就上大学的她,不光在三年里读完了政治经济哲学加数学的双专业(听起来更像是四个专业对不对)中英德三种语言完全流利还会法语,19岁就毕业了摇身一变成了一些学长们的学姐(感觉很多人19岁还没开始上大学呢)去了全球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BlackRock,更可怕的是毕业典礼时,已经拿着双学位的她,居然还保持了完美的4.0绩点,拿到了top 1%的Summa Cum Laude最高荣誉。有人问她:“你学术这么厉害为什么不留在学术界,非要做没那么喜欢的金融?”她说“就是因为学习对她来说太简单了,才想做点自己不了解的来挑战自己啊。”
当然了,志存学术界的学神还是有的。
比如很久以前就出镜过的某大牛。不光刚刚拿到了剑桥大学研究生的录取通知书(大一暑假去剑桥上summer就信誓旦旦要回去,这就做到了,学神就是学神)还通过了北美精算协会的精算风险建模考试。有人问他“你研究生又不读这个还费这么大力考什么精算啊。”大神说了,“就是为了大学最后一学期不留遗憾而已。”学神的世界,不懂。
第二类混社团搭人脉,Networking搞定一切
这一类常见于各大商学院,和有志进军投行咨询的留学生圈子里。
如果要极度简化一下,就是:大一各种瞎玩儿认识人,大二稀里糊涂选进了学生会,加入了各种社团学了怎么领导美国人,大三在欧洲交流一圈回来之后机缘巧合进了一间五百强的医疗公司,大四半路出家拿了管理咨询的offer。
但如果说从经历中能提炼出什么的话,那就是“认识人是很重要的”。
某童鞋大一特别爱玩儿,认识了年级里大部分的小伙伴,在大二竞选学生会年级主席的时候才能成功当选,成为了Pomona历史上第一个担任这个职位的中国女生,也是其早期简历上的一个亮点。
通过中国学生的背景,认识了一个朋友,被他介绍去中环的银行实习,才有了第一份宝贵的实习经历,也非常幸运地从中意识到不喜欢金融,早早地转型改变了方向。
并不是说每一份实习都是直接通过networking得来,大多数时候同学们走的依然是校园招聘到面试的常规道路,但是很多情况下,networking和人脉确实可以带给你意想不到的机会,让你了解一些他人不知道的信息,说不定就间接成全了你的下一份工作。
第三类学CS当码农,进军硅谷西雅图
首先得补充,硅谷虽然仍然是码农集中度最高的地方,但是北有西雅图,南有洛杉矶,东边有纽约,中部还有新兴城市丹佛,学CS的同学们现在可去的地方可多啦。"
在一个文理学院里,Computer Science(计算机科学)这样一个专业都在中国留学生里占了半壁江山,可见其火爆程度。
其实学CS是极好的,不止一次,已经毕业的校友说:“趁你还没毕业,多学点编程,工作了会很有用的。”
身边会有很多编程达人。同届的电脑天才R,大二暑假就被谷歌邀去实习,他还提条件,想要一半时间在Google一半时间在YouTube,两边都能学习到。天才的条件自然是立马被满足了,“只要你来,咋样都行。”
毕业后他也不急着回到谷歌,先去科技创业公司试试手再说。现在需要工程师的创业公司那么多,向他伸来的橄榄枝无数,慢慢挑呗。
第四类人格魅力,花见花开,是个人就想招你
这才是传奇般存在的一种人。对他们来说,GPA多少,背景如何,都不重要。因为人见人爱花见花开,传统的networking秘诀,什么先邮件再约咖啡的按部就班在他们身上也是totally lost。
第五类土豪用家里的钱自己在美国开公司玩儿
土豪的世界岂是凡人可以理解的?
其实话说回来,想要过五关斩六将在美帝找到工作的小盆友们,大概都得好几种方法一起用:超高的GPA+强有力的人脉+在各种场合都吃得开的性格+牛掰的简历+高超的面试技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