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华留学生:映日荷花别样红(9.20)

首页 > 

留学

 > 来华留学生:映日荷花...

来华留学生:映日荷花别样红(9.20)

来源:人民日报

2010年,清华共录取各类长期留学生(学习一学期及以上)1959名,这个近2000人的留学生录取规模,几乎已经赶上、甚至超过每年清华大学3000—4000人的本科生录取总人数的1/2。这个数字不禁让人产生这样的设想:是否不久之后,在我国许多高校,将有近一半的学生都为外国留学生?

来华留学生:映日荷花别样红

本报记者 赵婀娜

最近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进一步扩大外国留学生规模。增加中国政府奖学金数量,重点资助发展中国家学生,优化来华留学人员结构。实施来华留学预备教育,增加高等学校外语授课的学科专业,不断提高来华留学教育质量。”

改革开放以来,来华留学人员的总体情况如何?我国在吸引外国留学生的过程中还存在哪些问题?未来,为了进一步提升来华留学人员的教育与服务质量,还需做哪些方面的努力?本版通过记者述评配以专家视角和言论,希望引起关注和讨论。

——编者

来自清华大学的这则新闻引发关注的,不仅是留学生人数的变化,生源国也增幅显著。更令人惊讶的是,美国超过韩国,成为来华就读研究生学位的最大人员输送国;具有哈佛、耶鲁、斯坦福等国外名校学历的人数明显增多;相较于以往多数留学生就读语言相关专业的情况不同,今年,清华留学生新生分布在全校20个院系,基本涵盖所有学科专业。

看罢这则新闻,想到《留学中国》计划中,“要争取到2020年使我国成为亚洲最大的国际学生流动目的地国家,当年外国留学生数量达到50万”的总体规划,不难做出这样的计算:2009年全年来华留学生接近24万,我们要在10年的时间内把上述数字“翻一番”还要多,才能最终实现50万的规划。

顺利实现“翻一番”的总体目标,最终实现孟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的“君子之乐”,需要正视现状、寻找差距、各方努力,期待来华留学生,“映日荷花别样红”。

现状——

“我们对中国和中国的大学很感兴趣”

今年清华大学的留学生新生中,有一位中文名为洪理达(Fincher Leta Hong)的新生,她本科毕业于哈佛大学,硕士就读于斯坦福大学,今年被清华大学录取为社会学博士生。谈及选择中国的高校作为自己博士学位的攻读地的原因,她说,“清华是一所非常好的大学,这里提供很多很好的研究性的课程,对我的科研水平会有很大帮助。同时,我听说很多世界著名学者、政要都到清华演讲做报告,我对这些都很感兴趣,在这里会有很多学习机会。”

和洪理达一样,认可并最终选择中国高校作为深造地的外国留学生,近年来,数量越来越多。

有这样一组数据是喜人的:2001年到2008年期间,来华留学生人数年均增长率超过20%。2009年,来华留学规模稳步扩大,全年在华外国留学生人数首次突破23万人,已接近24万人。

换一种更加直观的比较方法,以美国赴中国留学人数增长为例,1999年至2009年十年间,我国赴美留学生人数增长1倍,而美国留学中国的人数增长6倍,2009学年度留学中国的美国学生超过1.5万人。而在1995学年度,美国留学中国的学生只有1396人,短短的十几年,留学人数翻了十倍多,中国已成为最受美国学生欢迎的第五大留学目的地国。更重要的是在2006学年到2007学年间,美国赴中国的留学生增长达19%,增长率远远超过前四名留学目的地国的增长率,如赴法国留学的美国人同期只增长0.6%,来中国学习的美国留学生每年增长率都在20%以上。

有专家指出,加强来华留学生教育工作的法制化管理,规范和简化外国留学生来华申请手续,建立、健全并不断完善来华留学的奖学金体系,以及中国综合实力的整体提升,都是留学生人数大幅增长、尤其是在国际金融危机之后“逆势上涨”的重要原因。问题——

来华留学生的层次、专业分布及人数仍不尽如人意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的2006年各国接受外国留学生的数量:美国58万,英国33万,德国26万,法国25万,澳大利亚20万,日本13万,俄罗斯8万,上述数据均为学历留学生人数。尽管2009年到我国留学的留学生总人数为23万多,但其中学历生仅为9万多,这个数量,同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甚至日本都是差距巨大的。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汉语学院院长郭鹏指出,“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尽管来华留学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也存在很多不足。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的来华留学生总体规模、层次与西方教育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记者了解到,在我国高校学生总人数中,来华留学生所占比例还很低。据统计,我国长短期留学生的总数尚不足在校生总数的1%,而西方发达国家大学的国际学生数量占在校生比例已经接近或超过10%,经合组织的国家2006年高等教育机构外国留学生比例平均值为9.6%。

还有专家指出,来华留学生的层次和专业分布也不尽如人意,根据教育部的统计,来学习汉语言、中医、法律、经济等学科的留学生数量占到来华本科生总数的80%左右,而理、工、农等学科留学生数量较少;另外,一些学校面向来华留学生的教育教学质量难以保证等问题仍不同程度地存在;来华留学的宣传招生、促进留华毕业生工作方面较欧美等发达国家也有相当差距。郭鹏指出,这些都表明,来华留学工作的发展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我国教育整体发展的现状与水平,尤其会受到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程度的制约。

当然,不尽如人意之处还有很多。清华大学留学生办公室主任吴运新介绍,“留学生数量的增多,对我国高校的教学、服务、管理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很多高校还没有办法完全适应留学生日益增多提出的新要求。另外,如何让留学生真正地融入中国的本土文化,也是值得思考的。 思考——

如何兼顾外语教学与培养“中国视角”

“面向全球化对高等专业人才的需求致力于探索与国际接轨的适合国际研究生培养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水平的国际人才。”这是国内很多高校面向留学生开设全英文硕士项目的宣传口号。在这些专业内,教师全部用英文授课,旨在满足一些汉语水平较低、或者干脆不会讲汉语的留学生需要,打消留学生赴华留学未过语言关的顾虑,从而吸引更多的留学生来留学。

目前,“全英文授课项目”已经为国内越来越多的高校所实施,如何在实施的过程中保持留学项目的“中国特色”,培养留学生的“中国视角”,是很多专家的争议所在。

“世界留学生流动的历史证明,在经济发展的前提下,语言从来不是留学生流动的主要障碍。”这是很多高校留学生招生工作人员都熟悉的一句话。

某高校留学生招生办公室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实施留学预备教育是众多国家的成熟做法,其目的是使留学生能够尽快完成原有专业知识体系的语言转化、适应使用留学目的地国家的官方语言开始专业学习;而增加外语授课的学科和专业则是反其道而行,留学生不需要掌握留学目的地国家的语言,也就意味着没有专业知识的语言转化,只需要使用自己的母语就可以在留学目的地国家学习。这两种方式在国内不少高校都有过一定的实践经验,并有了一些成果。对于后一种方式,争议颇多,但是在一些学科(如理工和部分社会学科)上,还是一种次优的选择,而且将在一定时间段内存在。在教育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如何兼顾外语/英语教学和保持中文地位是一对值得思考的关系。

此外,在留学生招生过程中,优化招生手段也是迫切需要。有高校留学生招生工作人员反映,目前我们的手段还是“推销”,而不是“营销”,应“营销”和“推销”相结合,统筹协调国内机构和我驻外使(领)馆、外国高等学校、孔子学院在来华宣传方面的资源的能力,通力合作,搭建来华留学宣传招生的有效平台。

另外,目前我国来华留学人员录取办法仍同国际通行规则有不接轨之处。有专家建议,应采取国际通行的审核、考察、考试等相结合的灵活招生方式,逐步建立来华留学人员进入本科专业学习的统一标准。

高校是招收来华留学生的主体,高校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是来华留学工作的活力所在。专家指出,应鼓励高校积极探索,大胆尝试,开展多种模式的来华留学教育。可通过开设海外分校等方式将来华留学教育延伸到国外,如北京语言大学即率先在泰国、韩国等国设立海外分校,进行学历教育弹性学制试点,大胆探索开展来华留学网络和远程培训的可行性,都是有益尝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

网友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