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进宽出”的中国体制、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以应试为目的的教学目标能否适应新市场的需求?中国教师在马来西亚用英语给中国学生上课,这种场面感觉有点中国特色的国际化,BBC会不会借题发挥,拍摄一部叫“中国大学来了”的纪录片呢?且听小编给大家分析分析。
1921年,马来西亚华侨陈嘉庚在厦门创建了厦门大学。而2016年,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在吉隆坡南郊正式开课。近百年的发展,厦大正式走出了国门,这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还是第一次。
中国传统文化推广,已经从国外高校的“孔子学院”走向海外中小学的“孔子课堂”。如今中国知名高校破天荒地在国外建立校区,使国内学历、学位教育延伸到马来西亚,也算是中国大学国际化的又一个里程碑了。
毋庸置疑,官方的啧啧之声不绝于耳,而且将此次“壮举”提升到延伸“海上丝绸之路”的高度。
不过,六百年前由大明王朝策动的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郑和下西洋,最终以中华帝国“正其义,不谋其利”的“政治游行”来“感动”和“征服”世界。结果又如何呢?15世纪全世界无与伦比的巨大船队,在二十八年间的巡回表演后,中国近海却在“片板不得下海”的海禁中趋于沉寂。
2016年8月27日,《泰晤士报》高等教育网的相关报道中提及厦大的马来校区是not-for-profit,即非盈利机构,让人感到这似乎是另一种形式的“孔子学院”,纯而又纯的文化输出。
3亿美元的第一期巨额投入,大部分来自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不折不扣的“国家意志”的烙印。
维持这个高成本的海外校区,招生自然很重要。厦门大学招收马来西亚当地学生、国际学生和中国学生的“三步走战略”的顺序恐怕已经在调整了。2016年2月开课时180多名马来西亚当地学生入读本科阶段。而现在,500名中国高考新生已经在进行“英语集训”,准备9月入学。
中国学生很可能成为厦大马来分校的主要生源,这里的全英文授课(中医、中文课除外)形式、国际办学环境、相对低廉的费用,是吸引中国学生的卖点。
至于国际学生的招收,可能要放在次要位置了,因为厦大马来校区面临着来自国际知名大学的强有力的竞争。英国诺丁汉大学、南安普顿大学、赫瑞·瓦特大学、雷丁大学、纽卡斯尔大学医学院、澳大利亚蒙纳什大学等9个国际大学已经捷足先登,在马来西亚开设分校,这些大学的官网上都有马来校区的页面,面向全球招生。
从教学体制来看,至少三分之一的师资来自厦大,这似乎意味着“中国模式”的教育将以英语授课的形式平移到马来西亚。“严进宽出”的中国体制、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以应试为目的的教学目标能否适应新市场的需求?
中国教师在马来西亚用英语给中国学生上课,这种场面感觉有点中国特色的国际化,BBC会不会借题发挥,拍摄一部叫“中国大学来了”的纪录片呢?
之前《中国老师来了》一片中,在英国中学里,中国老师相对落后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在他们纯熟的英语和光鲜的外表下,构成了一个引人深思的矛盾体。
没有人愿意看到,硬件设施完善、优美舒适的厦大马来校区,传播的还是国内那一套被证明无效甚至有害的“软实力”。
如果从宏观层面分析,厦大马来校区恐怕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倒逼机制”。随着“211”、“985”体系的终结,“双一流”建设成为中国高校的重要支点,其中国际化部分有明确的指标与界定。不去直接面对国际竞争和教育体制的摩擦,我们还可能满足于过往的经验和习惯,把“中国特色”生搬硬套地嫁接在国外的教育环境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