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几天就是大学新生报道的日子,对这些背上行囊挥别父母,兴高采烈地奔赴校园的学子们而言,他们上的第一课,往往就是报到时手里拿的录取通知书。
“深大盒子”蕴含仪式感
8月上旬,7204名考生收到了深圳大学通过EMS特快专递寄出的“深大盒子”。“盒子”里的每个物件都有象征意义:录取通知书代表法律上的契约关系,从此你就成为“深大共同体”中的正式一员。校园卡、入学须知、接站安排是生活指引和温馨提醒。手绘校园地图、手绘明信片、行李贴是你享受的深大福利。特别值得一说的是,“深大盒子”物料的设计、封装都由深大在校师生和校友共同完成,这体现出深大师生的创新能力和校园温情。
除了深大的贴心范,其他高校的录取通知书也是精彩纷呈。比如,清华大学今年就有文艺范,除了寄送通知书,校长邱勇还为每位新生送了一本亨利·戴维·梭罗的《瓦尔登湖》。邱勇在致新生的信中写道:“《瓦尔登湖》是一本能使人安静的书……希望你们在阅读中能够体会到作者深入思考与重塑自我的心路历程,感受到宁静的巨大力量,寻找到自己心中的瓦尔登湖。”据悉,录取通知书附赠文艺书籍将成为清华大学的一项制度,校方表示,此举旨在提倡阅读名著的社会风尚。
浙江农林大学则展示出科技范。该校今年的每份录取通知书都是以毛竹为原材料,运用该校自主研发的刨切微薄竹技术制作并印刷而成,同时使用先进的热压、防腐、印刷等技术处理,从而确保录取通知书印刷字迹更清晰、使用时耐压耐折、收藏和保存也更容易。“毛竹通知书”的制作工艺和材料在全国独一无二,新生手持这样一份录取通知书,除了能切实感受到学校的科研高度,更能感受到“积蓄力量、如竹勃发”的深刻寓意。
无论是贴心范、文艺范,还是科技范,这些精美的录取通知书不仅代表了一份心意,一个态度,一种精神传承,更蕴含大学教育的仪式感。这份仪式感,是给大学新生们上的第一课。
“毛笔手写”流淌民国遗韵
前一阵子,民国范走俏江湖。民国的语文,民国的教材,民国的老师,民国的大学,只要是“民国”就吸引眼球,就惹人关注,就引来一番或长或短、或抑或扬的感叹。媒体也来凑热闹,“挖掘”出一份份民国的毕业证和录取通知书,那泛黄的纸张,那工整的繁体字,那精美的红印章,让人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文化气息。
事实上,今天也有一所大学,一所远在西北的大学,其录取通知书上透露的文化信息,并不逊色于任何一所民国的大学。这所大学的名字叫陕西师范大学。该校今年被舆论所注目,还得拜一起意外事件所“赐”。
前些日子,山东考生常升被同学篡改高考志愿,导致其与心仪的陕西师大体育教育专业(免费师范生)失之交臂,此事经媒体报道后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经过山东省招办和陕西师大再三沟通协调,最终,常升同学的高考志愿被恢复。8月5日,山东省招办将常升的档案向陕西师大投档。8月6日上午,陕西师大专门邀请74岁的陕西师大原副校长吕九如教授和80岁高龄的老教授耿征一起,为常升同学补写了收藏版的录取通知书。
刚看到新闻,还以为常升同学因祸得福才收到这份特殊礼物。可事实上,录取通知书用毛笔手写,是陕西师大给每位新生的“平等待遇”,也是一项坚持了10年之久的传统。据北京青年报7月17日的报道,从去年开始,该校给新生准备两份通知书,一份机打,让学生报到时用,一份手写,供学生自己珍藏。今年大概写了4500多份,参与者是7名平均年龄在75岁左右的老教授,每人每天写80到100份,一共写了6天。
这些德高望重的老教授们全是义务劳动。据10年来一直参与手写通知书工作的马凡涛教授解释,在当下社会,文字受到冲击,很多时候大家习惯敲电脑打字,久而久之甚至遗忘书写能力,“但作为师范类院校,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坚持这项传统”。
坚持传统,坚持用毛笔手写录取通知书,陕西师大的这份坚持,流淌着民国大学的精神遗韵。
别出心裁的“未录取”
金榜题名,人生四大喜事之一,收到录取通知书的自然心满意足,没收到通知书的考生往往只能黯然神伤。可今年,参加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广东和浙江综合评价测试,未被录取的同学,却也收到了一封特别的“通知书”:内有校长徐扬生一封信和一本印着港中大(深圳)logo的紫色笔记本。笔记本上还印有徐扬生书法作品“天下无难事亦无易事,人生有苦时方有乐处”。
徐扬生校长在信中写道,“我希望你们可以知道,人生路漫漫,如果有缘,我们将来仍可重逢。高考不过是你人生路上短暂的一幕,翻过这页,你仍有充满未知与期待的未来在前方等你去探索,请你一定要满怀希望,充满信心地继续前行。”
据校方人士透露,这一做法今后还会延续,“为录取的同学和未被录取的同学都发通知书 ,是学校人性化育人文化的一个很好的体现。”
这份暖心的未录取通知书,感动了很多家长和同学,他们通过邮件、微信平台发了很多感想给学校和徐校长。甚至,一位浙江学生写了一封很长的信表示,会复读一年再与学校结缘。校长劝说不要如此冒险,但该学生仍表示心意已决,明年会再次报考。
港中大(深圳)有创举,自然受到舆论好评。有媒体认为,它体现出人文关怀,体现出互联网精神,能让学生感受到向上的力量。也许这种评价是正确的,但港中大(深圳)的真正目的,是让录取及未录取的学生对大学产生归属感,这是教育的本质,现代大学本应成为青年学子们的精神家园。
奇葩错误折射官僚作风
不过,也有反例。就在录取与未录取通知书争奇斗艳之时,也传来个别大学犯下奇葩错误的新闻。
据报道,四川外国语大学今年发给毕业生的毕业证,居然把学校的英文名字印错了,毕业证内页的“INTERNATIONAL”印成“LNTERNATIONAL”,而学校的处理方式,竟然是将“L”的一横刮掉。川外是一所老牌外语大学,除了北外和上外,川外几乎可和广外、南外齐名。可一所外语大学竟将学校的外语名写错,这是一种怎样的自我嘲讽?
当然,出糗的不只川外一家。将录取通知书、毕业证书印错的,不乏一些百年名校。其中,最离谱的是吉林化工学院,该校将应届毕业生学位证书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字样,错印成了“中国人民共和国”。
这类事只要媒体一曝光,当事学校往往派出一名行政人员回应媒体,说是下面人的工作失误,与校长无干,与书记无干,与副校长、副书记也无干。丢卒保车这一套,维护了校长、书记的体面,可学校的体面、教育的体面谁来维护?再说,高校一年到头就两件大事:一是迎接新生,二是欢送毕业生。而录取通知书和大学毕业证,是送旧迎新的最重要的仪式和凭证,你当校长、书记的如果审核了没发现错误,那只是业务水平问题;如果压根就没审核,没重视,那就是官僚作风。纵容官僚作风侵蚀大学精神,这样的人怎能当校长、当书记,怎能称得上是教育家,怎么有资格给学生上第一课和最后一课?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