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大学“新生教育工程”——
让大学新生入好门、走对路(高校思想政治建设巡礼)
“有高考分数很高的学生,来校一年时间就累计欠学分达到退学程度;有父母眼中的骄傲、老师嘴上的标兵,来校后却沉迷于网络不能自拔;更有甚者,以前健康、快乐,却因为一句话而走极端……”谈起每一次对学生的违纪处分处理、每一次的突发意外事件,长安大学党委副书记白华心中都充满了惋惜,更感到沉甸甸的责任。
从中学的“保姆式”到大学的“放养式”,大学新生往往面临诸多困惑。而这些问题能否妥善解决、能否化解在初始和萌芽阶段,至关重要。从2003年开始探索新生教育方案,到2008年制定实施大纲,再到2011年修订新大纲,经过10余年的努力,长安大学形成了一整套系统性的“新生教育工程”,真正让学生“入好了门,走对了路”。
1年时间,6大模块,系统教育
新生教育,各个高校都有:开学典礼上的一场演讲,新老生见面会上的一次交流,为期一个月的军训历练等等。但是,像长安大学这样,把新生教育做足1年,科学划分为6个模块、60个必修项目、95个选修项目,形成一项全方位系统性工程的,称得上独树一帜。
“新生教育工程”6大模块包括:入学与适应性教育,通过学籍学分制政策学习、校情校史学习、生命安全与心理教育等,帮助新生尽快实现角色转变;素质与养成教育,通过军训、文明班级、宿舍创建,培养学生的纪律观念和集体生活习惯;还有学科专业与职业认知教育、学风培育与学务指导教育、成长与发展教育、奖励与资助教育等。
“虽然不可能把四年的事情全部在一年内解决,但是新生教育确实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对大学的认知,让他们带着自我意识进入大学学习,成为真正有意愿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自己,这也正是高校办学的目的。”白华说。
“新生教育工程之所以取得良好成效,关键在于整合资源、形成系统。”长安大学学生工作部部长张骞文介绍:“不同于以往的‘单一体’‘讲授灌输’机制,新生教育工程是一个学校统一领导、有关职能部门分工负责、各院系具体组织实施、全体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共同体’。”
适应教育:心理开导,物质帮扶
从高中的紧张一下子过渡到大学的轻松,2015级新生小黄有些无所适从。“刚开学的那段时间,整天无所事事,即使去上课、去自习,也从来没认真听过。后来情绪越来越难以控制,我就会用拳头疯狂地击打自己的头来发泄。”回忆起入学时那段抑郁的时光,小黄无奈地笑了笑。
幸而,在全校新生的心理健康普查中,小黄的情况引起了心理咨询中心老师的注意。经过老师的悉心开导,以及参加新生心理培训等,小黄的抑郁症状被扼杀在了萌芽状态。不仅如此,通过成长与发展教育,小黄还在音乐和舞蹈方面找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加入了学校的文艺社团。如今的他每天充实而快乐。
除了在心理上帮助新生适应,长安大学地处西部、农村生源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多的状况,也促使学校将帮扶困难学生的资助与奖励教育列为新生教育工程的重点项目之一。
2015级新生小李是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家庭经济特别困难。每顿2两米饭,一天8毛钱,这就是他全部的伙食。在长安大学,每年经过认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有37%,而像小李这样特别困难的学生有12%。
对此,长安大学建立了精准资助工作机制,结合学生校园卡消费情况对困难学生进行分层次精准帮扶。同时,学校每年为新生提供约400个勤工助学岗位。对于困难家庭学生,学校对其社会实践及课外竞赛活动等予以资金支持,全方位提高受助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业教育:增强专业认同,提升学习动力
方唯振是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遥感专业2013级的学生,刚一进校,他就找辅导员抱怨:“我是被调剂来的,对遥感没有兴趣,我要转专业。”可辅导员一句“你知道遥感学的是什么吗?”竟让他无言以对。于是,方唯振半是负气半是好奇地去听了学者、专家、杰出校友的报告会,选修了职业规划课程,没想到,原先对遥感专业那种先入为主的厌恶感慢慢消失了,转而变成一种浓厚的兴趣。
一年后,方唯振以专业第一的成绩拿到了国家奖学金,也放弃了转专业的机会。如今,已经大三的方唯振凭借“挑战杯”金奖的成绩成为校园“科创风云人物”。他说:“说起来还真是要感激学校的新生教育,感谢辅导员给我的当头棒喝。”
像方唯振一样,对“艰苦类”专业有畏难和恐惧情绪的学生不在少数。对此,地测学院在本科生入学第一学期便开设了由教授、博导讲授的专业概论课,让学生了解专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通过学科专业与职业认知教育,艰苦类专业的新生认同感已经从2003级的20%左右,上升到近年的80%以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