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协资助计划:瞄准小人物托举科学梦

首页 > 

高考

 > 中国科协资助计划:瞄...

中国科协资助计划:瞄准小人物托举科学梦

中国科协去年启动专供青年科技人才的扶持计划,日前公布首批入选名单

瞄准“小人物” 托举科学梦

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科协系统深化改革实施方案》。作为本次科协改革人才服务机制部分的重要内容,“青年人才托举工程”(以下简称“托举工程”)受到科技界广泛关注。“托举工程”只是我国众多关注青年科技人才成长计划中的一个,这些项目有什么作用,如何让帮扶更加精准地抵达有需要的科研人才?我们一起来听听青年科技人员的心声。

解烦忧

减少青年科研人才后顾之忧,给予他们连续、稳定的支持

“两位计算机领域内的权威专家给我发来推荐邮件,问我是不是32岁以下,我才知道中国科协启动了专门托举‘小人物’的工程。作为从事科研工作的青年人,我渴望被托举。”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的年轻讲师崔鹏说。

崔鹏提到扶持“小人物”的是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该项目于2015年10月正式启动,拟每年选拔约200名32岁以下青年科技人员,连续3年给予每年约15万元的稳定支持,资助“小青椒”(青年教师)们开展原创性研究。日前,该项目公布了首批入选名单。

“渴望被托举”,道出了很多青年科研人员的心声。“做基础科研工作就是探索未知,看不见摸不着,有时候都不知道自己能研究出什么,熬夜看文献、做实验是常态,精神压力较大。我们希望得到关注,获得指导。”崔鹏说,像他这样的科研“小人物”有很多,虽然有热情和愿望,目标也很清楚,但成长路径模糊,有时束缚了手脚。

同时,青年科研人员的基本工资相对较低,通常需要依靠承接科研项目来提高收入。因此,能不能申请到课题和科研资源,不仅直接影响收入,还可能影响科研生涯初期能否做出成果,得到学界认可。

现实中,青年科技人员在申请科研项目、参加学术活动时常处于劣势。有分析人士表示,目前大多数科研机构的人才偏向年轻化,35岁以下的年轻人逐渐占据主流。而30岁至40岁是科技人员精力最旺盛、创造力最活跃的阶段,也是出成果的关键阶段。如果在这个时期难以获得成长所需的资源和机会,创造力就可能发挥不出来,造成人才浪费。

搭平台

比经费更重要的,是以此为起点为青年人搭起展示、成长的平台

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副研究员张家俊也是“托举工程”的入选者。张家俊说,在基础研究领域,“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的名额很有限,“托举工程”为青年人开辟了一条新渠道。除能够获得一定的科研经费支持外,更重要的是,入选“托举工程”是对自己科研水平的肯定。同时,借助科协平台,可以邀请到杰出专家获得指导性建议,能及时纠正科研方向,防止走偏。

“每年15万元的支持对科研来说并不多,我们还需要正常去申请课题、项目,但它给了我们底气。”张家俊介绍,4月中旬,他已经计划以托举工程的名义开一个有关深度学习技术的小型研讨会。“中国科协会针对我们的需求,委托学会邀请领域内最优秀的‘杰出青年’参会,这是对我们最大的帮助。”

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部长宋军表示,学会能够按照每位青年的个人科研意愿和需求,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给予指导,量身定做扶持平台、整合托举资源。此外,中国科协还可对其学术行为轨迹进行跟踪记录,采集分析数据,以期形成人才成长的轨迹路线图和建构模型。宋军介绍,预计到2020年,“托举工程”累计选拔资助约1000名青年科技人才。

中科院等科技部门在青年人才培养模式方面也进行了探索。中科院人事局人才处处长杨中波介绍,中科院成立了“青年创新促进会”,聚焦35岁以下、副高职称以下的优秀青年科技骨干,通过采取“组合拳”的方式,鼓励他们开展自主研究和学术交流,努力为青年人才搭建成长阶梯和展示平台,并带动其他青年人共同成长。

“中科院还组织实施‘3H工程’(即住房、家庭、健康),帮助青年科技人才解除后顾之忧。同时,不定期组织针对青年人才的培训和调研,及时了解他们的困难和问题。”杨中波说。

调准星

优化标准、加强针对性、避免“赢家通吃”,青年人期待更精准扶持

托举工程鼓励青年科技人员自主选题,他们在经费使用上也具有较大决定权。“我们不会强求被托举者立马拿出成果,而是引导青年人才充分利用好‘科研黄金期’,为未来成长打好基础。”宋军说。

张家俊也认为,“托举工程”最大的优点在于重培养过程而不是结果,这样自己能在科研过程中得到锻炼,而没有太大压力。

专家表示,这些针对青年人才的支持计划,共同点都是强调支持人而不是某个具体项目,考核时也不以论文等量化指标来评价,青年科研人员可以安心、自由地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探索,这是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创新。

青年科技人才支持计划还需哪些改进?

张家俊希望,一些青年人才支持计划的评选标准还值得讨论。比如,通常相对本土培养的博士,海归博士更容易得到关注,“我认为关键应该是看青年人才的潜力和真实水平,而不是学历等外在因素。”

崔鹏说,目前很多人才项目是面向所有学科、所有科研工作者,通用性强,可能会出现某人能力比较强,一人通吃好几个项目的局面。“支持项目可以多元化,让更多人受惠。如果不同的支持分出不同项目,在实施层面可以做一些学科类型的划分,加强针对性,可能就会有更多年轻人被托举出来。”

杨中波说,为了给更多的青年人才提供机会,中科院对各类院级人才项目的申报进行了分类限制。比如“杰青”“青年千人”等不再纳入百人计划管理,获得国家或院重大人才项目支持的在执行期内不允许再申请院级人才项目,每人每年申请院级人才项目不得超过两项(次)等。

“这些措施能有效地避免能者通吃、一人多戴帽子的情况,提高了有限人才经费的资助面和资助效益。” 杨中波说。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

网友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