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研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不能再用标准化答案甄别和选拔学生了”
“一定不能将分数放在第一位,好分数是好教育的自然副产品。”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院长刘坚说。在分析了24个国家和地区列出的未来公民应具备的核心素养后,刘坚发现“创造力”与“问题解决”出现频次较高,是使教育变得更阳光、更有希望的核心素养。
日前,第四届中国南方教育高峰年会在广州召开,与会代表深度聚焦如何提升我国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周满生看来,创造力是绝大多数人都拥有的潜能,教育能为培养人的创造力奠定基础。
周满生认为,我国基础教育普遍存在着学生记得多、思得少;做题多,分析少;注重知识教学,忽视思维方法训练;强调复杂、烦琐的计算能力培养,忽视学生的个性、需要、兴趣、选择、判断等问题。
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叶文梓说,我国部分地区将基础教育等同于读书、读书等同于考试,教育内容以知识为主,学习就是将知识从书本搬到试卷,过程中没有兴趣、激情、思考。
“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必须学会如何帮助学生去发现问题,教导学生带着兴趣去探索,让学生成为成功的问题发现者。”周满生希望,教育工作者能让学生们明白,学校是提问题的地方,而不仅是回答问题的地方。要完成这个目标,需要在师资素质、课堂教学、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变革。
“教师的期望会影响学生的创造力。好的教师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天才,想方设法发现、提升他们的闪光点。”周满生说。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主战场。周满生发现,教师采取说教式授课方式、大量运用封闭式问题、强调记忆和背诵,会极大扼杀学生的创造力。相反,如果教师鼓励学生大胆探索问题、自由表达思想、把错误视为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会极大促进学生创造力的提升。
除了变革教学模式,还要变革课堂内容。叶文梓提出,要让不同天赋的孩子学习不同的课程模块,“不能让学生没有选择”。
“不能再完全用标准化答案甄别和选拔学生,不能再把顺从听话的‘机器人’作为学生楷模。”周满生建议,学校的评价方式不能忽视全面发展和学生个体差异,应从过分关注学业成就转向对综合素质的考查上来。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