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市教委公布了2016年度10个本科预警专业,分别为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工商管理、物流管理、新闻学、旅游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市场营销、行政管理。这些专业在上海高校重复设置相对较多,在部分高校中连续多年招生录取率和毕业生签约情况不太理想。上海市教委表示,如拟增设已列入预警范围的专业,市教委将不予受理其备案申请。
相对于其他省市,由政府出面提示专业盲目增设的行为,上海市教委的这一举动值得点赞。然而,这项工作如果能够做得更加细致一些,也许会更尽如人意。毕竟,对榜单、数据缺乏分析的考生、家长,看到这些预警专业恐怕会影响其报考。
这让笔者联想到近期参加的一场有关大学生就业的活动,就业排行榜上生物技术、生物科学出现在红牌专业(就业率低的专业)上,现场就有专家指出,未来推动科技进步的恰恰是数码技术和生物技术,而仅从就业率上说事儿,但不作说明和提醒,很容易造成考生、家长对该专业的误读。
有专家建议,政府在信息公开时要全面、充分,应细化到哪所学校哪些专业过剩,而不是笼统地发布专业的整体信息,不加以区别。事实上,一些列入本科预警的专业,如新闻学,在上海某些高校里恰是全国专业排名靠前的专业。一概而论,反而对有些高校招生有失公允,也影响了考生的正常报考。
同理,民间机构在发布榜单时,也应该考虑公众的理解能力。因为数据往往反映的是一个专业前一年或当年的状态,难以反映出未来5年、10年的走势。对于一些处于就业谷底的朝阳专业,究竟是高校盲目开设导致就业过饱和,还是行业尚处于起步阶段所需人才不多、未来口径将逐渐增大,应该加以区分、说明。
而要做好数据背后的分析,恐怕也不是政府、民间机构单方面可以完成的事。需要有一支专业的顾问团队,去揭示数据背后真正的含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