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高校毕业季即将到来,大四学生早已开始拿着简历奔波于各个招聘会现场。面对老生常谈的“就业难”话题,大学生的态度正趋于客观和理智,在选择挤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独木桥”时,关注的目光也会投向民营企业或是小微企业;在没办法一步到位时,会选择实习、创业、志愿服务等“曲线道路”……专家对大学生的这种积极态度表示肯定,认为这是大学生主动改变自身条件、适应社会的表现。在客观条件无法短时间改变时,只有转变思路,大学生才能获得更宽更多的就业“门路”。
选择民营企业随企业的发展而成长
4月18日,“2016年晋中市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启动,晋中学院的王潇潇早早赶到活动现场,她直言:“现在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与其挤破脑袋地抢公务员、事业单位,还不如踏踏实实选个好的民营企业。”记者发现,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转变传统就业思路,不再执着“公有”“公务员”等字眼,就业选择更宽泛。
晋中市小伙孙志宏,大学毕业时选择到一家民营装饰公司工作。不到4年时间,从一个普通员工晋升为公司办公室主任,4000多元的月薪也是同学中的佼佼者。对比自己和当上公务员的同学,孙志宏说:“民营企业内没有严格的条条框框,约束少,短时间内往往会在不同领域的岗位工作,可以学习到更多知识,同时只要干得好,晋升通道也相对顺畅,不会出现机关里论资排辈等情况。”他希望用自己的经历告诉大学生们:“很多人认为公务员稳定,其实不见得是最优选择,眼光放远一点,脚踏实地做好职业规划,往往收益更大。”
据了解,大学生之所以往往将民营企业视为就业“备胎”,主要有以下四点原因:一、与进入机关、事业单位的同学相比,选择民营企业没有面子;二、担心民企不规范,发展不稳定、薪酬待遇差;三、社保、职称、档案管理等没有保障。
对此,华杰职业培训学校校长王华建议,政府应出台中小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税收、金融、社保补贴等扶持政策,尤其是小微企业招用高校毕业生应给予培训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等。同时,相关部门要为到中小企业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做好人事代理、档案保管、社会保险办理和接续、职称评定、权益保障等服务。这样,才能消除高校毕业生到民营企业工作的后顾之忧。
根据省就业服务局提供的《山西省部分城市人力资源市场职业供求分析》,今年1月-2月,民营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提供就业岗位14万个,占全部岗位信息的98.4%。今后,民营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仍将是吸纳就业的主渠道。省就业服务局副局长杨军表示,未来的就业前景不仅是民营企业,更是在中小企业。大学生应该尽早转变观念,用发展的眼光来选择企业,随企业的发展而成长。从国外的经验看,类似微软、苹果这类大企业也都是从小微企业开始不断成长壮大,因此尽早进入中小企业,从某种程度上说自我价值实现的空间更大。
技能与学识共进破解就业结构性矛盾
一边是大学生就业难,一边是企业“用工荒”,这一对看似矛盾的两面却在同一时间纠结出现,被专业人士称之为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如何破解这一矛盾?在回答问题之前,先看看山西一所技校的例子。
去年毕业季,当众多毕业生还在茫然的时候,山西燃气工程技术学校的第一批毕业生却成为企业争抢的“香饽饽”,60多名毕业生不仅全部就业,工资待遇还比其他技术专业高出20%左右。该校校长冯志铭介绍其成功的秘诀就在于,多年前学校瞄准山西燃气产业快速发展的前景,把办学方向调整到燃气专业。“燃气行业作为一种新型行业,最缺乏的就是实际操作工,必须保证高质量、高标准,不能有泄漏,对技能要求很严格。我们职业院校正好能在这方面增加各工种,增加专业,增加严格化的标准教学,来弥补现在这个缺陷。”
根据产业的发展需要来开设专业,根据职业标准的要求来开设课程,按照岗位的需要组织教学,是山西燃气工程技术学校毕业生高就业率的重要原因。
我们再来看看高等教育。山西省民办教育协会第一副会长宋兴航指出,在实际办学中,很多地方本科院校教学模式、师资力量、教材、人才培养模式没有与时俱进,理论与实际严重脱节,因而出现了就业结构性矛盾。此外,大部分高校目前培养的不是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而是学科研究型人才。据调查,学科研究型人才的市场需求量仅为目前高校毕业生总量的十分之一左右。
对此,宋兴航建议,地方研究型本科院校应尽快向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尽快实现人才培养模式、师资力量建设、学科与专业建设、课程教材建设等方面的转变。他指出,学校在人才培养上应该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紧跟市场动态,认真研究和密切关注社会需求的发展趋势和动向,根据社会需求优化专业结构,根据社会需求设置专业方向,根据社会需求优化课程体系和培养过程。针对大学生自身,宋兴航认为,大学生要转换观念,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功底,更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质,时时审视内外环境的变化,不断对自己的设计进行评估和修订并调整自己的前进步伐。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