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90后实习生拒绝给同事订盒饭”的事件引发舆论热议。有人觉得,这名90后不懂职场法则,我行我素;但也有网友认为,使唤实习生订盒饭是职场陋习,相关指责更是一种陈腐偏见。
现代社会中,职场偏见形形色色。除了常见的年龄、性别偏见外,还存在学历、外貌、工种等多种歧视。这些“隐形”偏见背后,反映了怎样的错误理念?
偏见
90后更加任性
“70后是加班狂,80后拒绝加班,90后拒绝上班。”不知从何时起,《一张图看懂70后、80后、90后区别》的帖子传遍网络。通过不同年龄层的对比,它武断地给刚步入职场的90后,贴上了“任性、自我”的群体标签。
其实,类似结论经不起推敲。就像当年对80后的标签式评价一样,上一代人总是会杞人忧天式地担忧下一代人要“垮掉”,而没有意识到要包容晚辈的不成熟之处。事实上,简单的代际割裂不符合职场现实。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弱点,一代人也有一代人的担当,年轻人总是会慢慢成长起来的,这是客观规律。
在“90后实习生拒绝给同事订盒饭”一事上,看似叛逆的90后,也许是有意重新解读职场规则:对于一个剧组来说,订饭是剧务的事;实习导演就是要干实习导演的活儿。分工合作而非职责不清,不正是现代社会高效运行的基础吗?
当个别人对90后的工作态度展开批判时,我们更多看到的是90后的创造力。尤其是在互联网和文化产业,他们展现出了独特的想象力和执行力。从用互联网思维卖米粉,到用脸萌霸占朋友圈头像……当下中国的创意产业中,90后从业者俨然成为生力军。
所以,对于90后的职场表现,不需要太过武断地下定义、贴标签,更不要仅盯着几个特例炒作,不妨秉持包容的心态,鼓励和引导这些职场新人尽快融入集体。
偏见
相貌决定收入
体重每增加1千克,工资收入就会下降0.4%;身高每增加1厘米,收入会提高1.5%—2.2%……这样的“相貌决定收入论”,你信吗?
在职场互动中,不论男女,相同条件下长得越好看的,越容易找到工作,且高薪岗位更多青睐相貌姣好者。这是人的审美取向长期影响职场的结果,不管合理与否,只要不超出可接受的范围,就必须承认有其合理性。可究竟什么是“可接受的范围”呢?典型的相貌歧视容易识别,比如科研单位招聘技术人员,偏偏对容颜要求太多,显然就超出了可接受的范围。
事实上,随着职场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公司负责人意识到:漂亮的外表并不总是会获得良好的效果,有时反倒会与“不专业”“不亲切”画上等号。
此外,收入的高低也并非仅靠相貌就能决定。即使对自己的长相略有不满,也有很多可以补偿的空间,如多学一门专业、多读几本书,或许就足以弥补矮几公分的缺憾。相貌姣好只不过是面子上的吸引力,有持久魅力的人更多是在学识、性格、情趣等内在素质上取胜。即使单以相貌而论,自信、大方有时并不逊色于漂亮。
就此而言,“相貌决定收入”不过是个片面观点。对常思进取的人来说,扬长避短的空间很大;相貌不佳所导致的机会和收入不等问题,也有许多渠道去弥补。
偏见
蓝领不该领高薪
近年来,“月嫂月薪超1.5万元”“木工收入过万”“送水工收入堪比白领”“快递员月收入上万”之类的消息,不时引来网友的唇枪舌剑。
对于一些秉承“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理念的人来说,诸如月嫂这般蓝领劳动者能够获得如此高薪的待遇,实在不可理解。有媒体甚至提出质疑:“月嫂这个连单独职业都算不上的家政工作,为何收入能高于一个博士?”
这样的观点引来不少网友的争论。有人反驳,这完全是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更有观点怒斥,这是对体力劳动者的不尊重,是职业偏见在作祟。
在现代劳动力市场中,职业有不同却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在美国也有白领、蓝领之分,但白领主要指非体力劳动阶层,他们不一定比蓝领收入更高。美国人的收入以其具有的专业技术或技能决定的。例如,银行出纳员职业中期平均年薪是21714美元,汽车修理工职业中期的平均年薪是41136美元;建筑师职业中期平均年薪是54291美元,维修工职业中期的平均年薪则为58720美元。
关于蓝领的身价,还有一个经典故事:美国一家公司的一台大型发电机不能正常运转,公司请来德国籍技工。只见他爬上爬下地检查后,用粉笔在电机壳上划了一条线,“在划线处拆掉17匝线圈就行了”。问题解决后,这名技工要了1万美元报酬。有人问,划一条线要1万美元?技工回答:划线1美元,知道在哪划线9999美元。
就中国的情况而言,随着劳动力不再无限供给以及经济结构调整,社会既需要高学历的知识型人才,也需要有“一技之长”的技术型人才,更离不开体力劳动者。在此基础上,他们的职业工资水平将由市场,而非传统偏见来决定。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