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BA统考“新政”带来“几家欢喜几家愁”
本土商学院将步入“洗牌期”
教育部不久前出台的一纸关于规范EMBA(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招考的红头文件,或让众多本土商学院步入又一个“洗牌期”。根据教育部的要求,从2017年起,EMBA纳入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招生,考生参加MBA(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全国统考,由教育部划定统一的分数线并向社会公布。
“办学质量好的商学院,院长们很淡定;但一些质量不尽如人意的商学院就不好说了。”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相关负责人日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坦言,教育部的“新政”对本土商学院的办学而言确有挤水分的功效,可以判定,明年EMBA招生门槛势必有所提高,而各大商学院之间的竞争也会愈加白热化。
“标配”后更应打好特色牌
上海高校林立,名牌商学院也不少,参与全球认证似乎成为一种“标配”。这两天,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传出两大利好:先后获得EQUIS (欧洲质量发展体系)5年认证和AACSB(国际精英商学院协会)5年认证,由此成为中国大陆地区第7家获得全球两大权威商学教育5年认证的商学院。在此之前,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和上海交大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已获得包括AACSB、EQUIS 以及 AMBA ( 世界MBA协会) 三大国际认证。
同济大学经管学院院长霍佳震介绍,不同的国际认证就像不同的“尺子”,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衡量自己的办学水平,为对标国际一流商学教育提供参照。
比如,同样是国际认证,AACSB认证和EQUIS认证考察的重点各不相同。前者相对偏重考察一所商学院的战略发展目标,即它的办学愿景是否通过良好的过程控制得到实现;而后者则更看重商学院办学的国际化程度以及商学教育理论与实际结合的程度。
“每一个国际认证都各有一套指标体系,对一流的商学院来说,不可能为了要通过这些认证就去削足适履。”在霍佳震看来,通过国际认证只能说是完成“标准动作”,而目前,本土商学院更应该在“自选动作”上破题,比如,无论是推进上海“四个中心”建设还是加快全球科创中心建设,沪上几所商学院必须结合各自“母体”,即所在高校的办学优势和特色,提供对应的智力支撑。
“不可能所有的商学院都挤在金融或工商管理等几个专业领域,错位竞争必然是未来的发展方向。”霍佳震说。
不必过度忧虑统考影响招生
从上世纪80年代起,本土商学院历经了30余年的快速发展。其中,对MBA教育的探索开展了20年有余,EMBA教育也已有12年。
本月,教育部发文要求,从2016年12月1日开始,各院校不得再自行组织EMBA招生考试,EMBA项目明年起纳入全国统考。对此,业内议论声颇多。一种观点认为,“新政”的出台显然剑有所指,是对部分商学院存在的EMBA项目脱离教学目标、“放羊”式培养,以及“花钱买学位”等乱象的整治。但统考消息一出,也有一些商学院的掌门人不免担心:招生门槛一下子提高了,招生受影响怎么办?
霍佳震对此持相对乐观态度。他分析,在EMBA项目之前,MBA项目也同样经历了从最初由高校自行组织考试到后来全国统考的过程。而事实证明,从长期来看,通过统考严禁一些招生单位降低标准,这对于促进商学教育的长远健康发展是有益的。
也有专家建议,除了规范招考流程,主管部门还可委托全国工商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等机构,开展对相关教学单位的定期评估、检查。比如,就像实施“专业预警”一样,教指委也可以定期公布评估结果,要求吃黄牌警告的商学院定期整改,吃红牌的商学院停止招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