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怎样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我国从高等教育大国到高等教育强国的历史性跨越?“两会”
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刘川生结合学校建设就相关问题接受《中国教育报》专访。校报特刊登专访部分内容。
关键词:世界一流 中国特色 京师风范
问:如今,国家提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北京师范大学在办学目标方面是怎样定位的?
答:创建世界一流,就是要有世界眼光,树立全球意识。坚定不移地提高办学质量,在主要办学指标上达到世界一流大学水平。既要具有先进的人才培养观念,培养高素质优秀人才,特别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拔尖创新人才;又要拥有一批引领世界学术发展方向的一流学者,在若干学科领域始终站在国际学术最前沿,不断产生对人类文明进步具有重大推动意义的原创性成果。
坚持中国特色,就是要立足中国国情,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作为首要任务,把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作为神圣职责,把传承创新优秀中华文化作为自觉使命,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提供人才保障、科技支撑和文化引领。尤其要充分发挥党委在谋全局、抓大事方面的作用,不断完善以“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为主要内容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为学校改革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弘扬京师风范,就是要秉承学校的精神品格和文化气质。114年来,北京师范大学积淀了“爱国进步、诚信质朴、求真创新、为人师表”的优良传统,孕育了“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精神和“治学修身,兼济天下”的育人理念,形成了脚踏实地的学风、以身作则的教风和勤勉踏实的校风,更塑造了北师大人“盛德励耘,上善乐育”的独特气质。这些都是我们继往开来、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不竭动力。
关键词:国家战略 院系主体地位
问:北师大如何为国家重大战略规划服务?在院系建设上,又是如何做的?
答:我们主动将学校发展与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紧密结合在一起。比如,围绕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规划,我们主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教育交流,正在积极筹建“一带一路”研究院;举办了北京新兴市场论坛,来自全球14个新兴市场国家的4位前政要以及百余位专家就“一带一路”中国战略展开高端对话。我们牵头举办金砖国家大学校长论坛,来自金砖国家的50多所著名大学校长在北京师范大学签署了《北京共识》,并成立了“金砖国家大学联盟”。现在,学校正围绕疏解北京非首都核心功能,认真策划相关项目,积极服务京津冀一体化战略。今年,学校又结合落实国务院“双一流”建设战略,全面启动了学校“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在编制过程中,着重强调要从国家重大战略规划和项目中发现新课题、寻找新项目,产出高水平的成果,为经济社会和区域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院系是高校开展教学科研工作的基本单位,我们重点进行了四方面的探索:一是建立了跨职能部门的统筹机制,加强对院系工作的指导、过程监督和综合评估。二是扩大院系经费使用权限,将院系各渠道的经费纳入统一预算。三是扩大了院系人事管理权,以院系为主实施人才聘任、职称评定等工作,学校人事部门提供服务和进行监督。四是推行院系党政联席会议制度,明确要求院系要有长远发展规划、健全的学术组织体系、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学科和队伍建设规划、党建计划和文化标识系统。学校已选择15个院系进行综合改革试点。
关键词:学科建设 人事制度改革
问:在深化学科建设、改革和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北师大有哪些举措?
答:我们重点建设一流“高峰”学科点和“高原”学科群,分层分类设立面向学术前沿、关键技术、政府决策和科研产业化的学科交叉建设团队。
深化一级学科建设和管理改革。我们完成了一级学科的分类定位,分为世界一流学科、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学科、国内知名学科、特色培育学科四类进行建设。完成各一级学科的建设规划,构建学术和行政相互配合的学科建设责任机制,建立跨单位的学科建设机制和跨学科教师的双聘制度。
全面实施学科交叉建设项目。学校以项目建设为纽带,打破学科之间、院系之间的壁垒,为来自不同学科、不同部院系的教师开展学术交流和合作创设条件。为其提供建设资金、单独投放研究员序列岗位、提供专门的博士生招生指标。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关键在人才。一是改革人事管理体制。推进教师岗位聘用分类评价改革,建立对多元化工作方式和成果形式的认可机制。二是深化分配制度改革。以奖励贡献为导向,制定重大业绩和一般业绩奖励办法,加大对各类业绩的奖励力度。三是大力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以高水平创新型人才为引进工作的重点,加大青年人才引进力度。全面对接国家人才计划,强化高层次人才支撑引领作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