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主办,福建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福建医科大学思政部承办的关于医学性质的探讨专题报告《医学:专业or商业?》于福建医科大学上街校区一教顺利举行,翟晓梅教授应该校《自然辩证法》课程教学组邀请开展讲学。
医患关系在当代的中国社会已经处于风口浪尖,各式各样的医患矛盾事件也屡见不鲜。医患之间作为一种信托关系,在医学专业性蒙上了商业化的色彩后,逐渐缺乏信任。汶川地震之后,我们看到了医务人员专业精神最光辉灿烂的的一面,而这一面在如今却成为国际呼吁的医学专业精神回归,如何在专业或商业之间权衡,使这样和谐的医患关系持续下去,值得大众去深思。
专业:社会学功能
关于专业,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生命伦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协和医学院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人文学院院长翟晓梅分析道:专业,是指一群对公众所期待的社会责任有公开承诺的执业团体。它体现的是what you like to do to make money。而职业,则是作为人们常规谋生手段的一项活动,指的是what you have to do to make money。医学不仅仅是一个职业,更要将其作为一个专业来看待。
翟教授强调,专业对内,是一种自存自卫的本能。对外,则体现服务社会的责任。专业精神强调对社会的责任。从社会契约论出发,权力与义务是一种类似契约的平衡关系,而专业所以要强调对于社会的责任,是因为在行业中,专业拥有排他性的垄断特权,利他的性质以及由此获得的社会尊重与信任。
同时她也指出,这种专业精神,源于传统,因为传统上医学一直高度强调并践行这这样的专业精神。包括李杲、赵敏学等中国古代人物以及希波克拉底这样的西方医学家在内均有体现,世界医学会的《赫尔辛基宣言》更是在总则中提出,约束医生行为规范的是世界医学会日内瓦宣言中指出的病人的健康必须是我们的首要考虑,以及国际医学伦理学法典的规范中指出:当提供医疗时医生应该为病人的最佳利益行事。
医学:过度商业化?
翟教授表示,在今天,世界各国医疗卫生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危机,在解决医疗卫生福利制度中的问题时,都尝试运用市场机制。但运用不当,过度的商业化,使得医生越来越淡化对病人在道德上的同情心和对社会的责任感,出现不同程度的医学专业精神的缺失。
她分析到,在美国过度商业化的医学导致了双重的麻烦:其一,商业化的环境与制度和社会个人医疗需要、与医学专业精神不相容。其二,新一代的医生很容易接受市场价值,用以代替专业的价值。他们太愿意相信医疗只不过是另一种经济商品,因此造成对社会需要无动于衷。
在过度商业化的医疗保健制度中,政府试图退出卫生保健,减轻负担,刺激效率,主要通过市场经济的运作,增加医院收入。这种方式形成了医疗机构与医务人员的收入间某种不正当的关系。当医疗机构的收入绝大部分来自患者,医疗机构会更加依赖医务人员的配合,因为医生的医疗决策才是患者如何付费的最终决定因素。医疗机构的直接效益与医务人员的个人收入直接挂钩。于是,医疗机构鼓励医务人员开大处方、各项检查等。此外,各种考核企业业绩的手段也给医务人员造成无形的重压。这种为了经济利益的激励策略,正是造成医患之间利益冲突的根源和导致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翟教授说道。
翟教授指出,市场可能会提高效率,减少浪费,提高质量,可使更多的社会力量加入进来。但过度商业化会使利益或利润放在首位,而否认医学道德的支柱病人利益。构成医学专业精神的核心逐渐被腐蚀,由此产生信任的缺失,医疗广告不尊重消费者等情况,利益冲突加剧,使得医患关系不断恶化。
应对措施
在医学具有商业化的今天,翟晓梅教授强调,应该改善医学教育的环境,将病人的利益置于首位。在商业环境中坚持医学的专业精神是不容易的,过度追求商业化,医学不仅会出轨,而且会犯方向性错误。重建信托关系,不仅需要医务人员的努力,也需要患者与整个社会共同努力。同时,需要政府支持与律法的权力支持,才能真正维护医学专业的垄断地位。必须在体制资源分配上有所改变,放松金钱霸权,坚持医生的专业精神和角色。实现之,需要进行深刻的体制改革,包括重新确定医疗工作和医疗机构的目的和方向。医学专业精神的真实价值是市场不能计算和产生的,它是无价的。
报告最后,针对同学提出的智能化的时代,电子医疗是否会造成过度商业化?,翟教授表示,电子医疗是非常可行的做法,可以解决医疗分配不均。但是需要注意加强管理,不能全部交由市场,政府需要采取适当的监管措施。而针对政府只是大病医保,对医疗投入不足这一问题,她也指出,财政投入中,健康自然优先排序,但分配多少是一个问题。显然做不到政府全包所有健康问题,开放市场,组织社会机构包括医疗保险等的加入,才能合理的解决问题。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